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

2023-02-05 00:2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欢迎阅读!
鲁迅,中国,影响,社会,历史



无情唯君 虽鲁而迅

从小到大我们学到过很多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或散文,或小说,或诗歌,或传记。对于我们来说,鲁迅早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 的确,在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他无疑是个巨人,在每一篇课文的插画里,他那一头刚硬的短发、一撇浓密的短髭、一副冷峻的面容——横眉冷对,这是大多数人一提到鲁迅就能联想到的标准形象。

写到鲁迅,心就突然柔软下来。他是一个时代的战士。

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富裕家庭,祖父是京城的大官。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这样一个富家少爷,虽然平日里生活受束缚,但并不影响他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和日后爱憎分明的性格的培养。年少读先生的文,只嫌艰涩难懂,实在是因为不谙世事,如今再想,这泱泱中华大国,有几人能像他呢?也全是因为他历经波折的一生才因此给世人留下了那么多稀世文学和民族精神。

如果岁月无忧一生平淡,那中国历史上也许只是多了一位受父母包办婚姻约束的富家公子,而不会出现大文豪鲁迅。13岁,家道中落,父亲病重,鲁迅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体会生存的艰辛,担起生活的重担,从天堂坠入地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摘自《呐喊》自序)不过,也正是从他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某些未来的可能性。

毕业于南京矿路学堂后鲁迅就奔赴日本留学医,准备卒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那样的病人。他想得很好,但往往事与愿违。他在日本所经历的一切改变了他从医的想法,在日本,但凡是中国人就会被歧视,弱国无强民,然而更让他绝望的是国人的麻木和事不关己的冷漠,也是在那个时期,他放弃了医学

陈独秀在1937年《我对于鲁迅之认识》中所写的那样:“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是的,鲁迅不仅仅是个革命者,也不仅仅是个战士,他永远是个另类,是个超离孤独的孤独者,“是中国遍地奴才意识的思想荒原上的一个异数”(邓晓芒语)。国民党时代是这样,共产党时代也会一样。毛泽东在1957年就说过:“假如他还活着,我想要么是坐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保持沉默。”光是1932年到1936年这几年间,鲁迅就用了八十几个笔名,他认为,一个战斗者不值得“以真名去招致无聊的麻烦”1918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体现一个文化战士的智慧。很多人不屑于读鲁迅,也有很多人建议中小学的课本中可以“剔除”鲁迅了。确实,他的思想和文章确实不如科学技术,也不能增强我国实力,但是如同孔孟之道,文章天生就不是用来拯救世界的,却也是不可缺少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不管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一个国家的人民,除了外乱,仍然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精神的问题不解决,空有物欲,将不战自败。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鲁迅?众所周知,鲁迅是以对中国人的奴性、面子心理、看客心态,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国民劣根性进行一针见血、深入骨髓的批判而闻名的,他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摘自豆瓣网友)。时至价值渐趋多元的今天,鲁迅虽然饱受争议,但他作为民族劣根性的首先发现者、严肃批判者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他的批判在今天仍然对症,仍不过时。在日益喧嚣迷茫的当今社会,我们再来认识鲁迅,有着更深一层的现实意义,其实质就是在读这种批判,在读我们这个民族,在读我们自己。所以说,鲁迅就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到不同的鲁迅,更会映照出不同的自己,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别人,看清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病根,从而找准未来的方向。

毛泽东还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很多人眼中的鲁迅就是一个横眉




立目,不知疲倦、不近人情,日以继夜、年复一年战斗着。我们只看到鲁迅刚毅的一面,而他作为普通人,首先面对的就是生存。在他生前死后,“汉奸”这个骂名一直如影随形。日本人内山完造在上海经营书店,鲁迅在那里购买了大量书籍,并通过书店代为收转信件以及会友、座谈,还曾在此避难。鲁迅与内山完造的友谊成为别人攻击他的口实,据此骂他是汉奸。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内山完造曾多次营救中国革命志士,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内山完造曾四次帮助鲁迅安全转移、脱离危险。那些污蔑鲁迅人格的行为都是可耻的,鲁迅的一生事业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尊敬的。

公平而论,鲁迅绝对是有大抒情和大悲悯之人,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和同时代的很多文人一样,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独立,因为没有一个国人能像他那样,在强烈地批判外物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直到今天也没有。许广平曾说他是革反革命的非革命者,而他说自己是非革命不可的革革命者。是的,这就是鲁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435509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