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2022-12-17 17:2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欢迎阅读!
集大成者,法家,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2)战国时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是中国古代闻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才,才学超人,思维灵敏,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概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因此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因此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进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微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期望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专门悲愤和败兴。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究变弱为强


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扬,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之极。秦王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因此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赶忙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但现在形势紧迫,因此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专门快乐,然而韩非却未被秦王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yóu《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超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功力深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8ed746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