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何必独沾衣典故详解

2022-08-06 14: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牛山何必独沾衣典故详解》,欢迎阅读!
牛山,典故,详解,何必

唐诗宋词选读》“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

要: 典故往往是诗歌中最精微含蓄的部分,给典故作注则是辅助阅读的必要准备。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没有区别不同版本,截取出典原文前半,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不仅注解应有的功能丧失殆尽,而且不利于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诗意。

关键词: 唐诗宋词选读》 典故 注解 牛山霑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九日齐山登高》诗下注⑤这样标注“牛山霑衣”的典故——《韩诗外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

这段关于“牛山霑衣”典故的注解并不完整,它只是截取了《韩诗外传》相应部分的前半段。编选者这样作注,很有可能是他们认为,注出这些就已经足够学生领会典故的含义了,而且,一些鉴赏《九日齐山登高》的文字大都只截取前半段。但是,普通中学生真能领会苏教版的这种注解吗且让我们看看这段注文的字面义:

“齐景公在牛山游玩,向北眺望齐国大地,说:多么壮美的国家啊!草木葱茏,山川相缭。假使自古以来就无人死去,那么我将离开这里而去往何处呢说罢,俯下身子哭泣,眼泪打湿了衣襟。

这段字面义看似流畅简单,推敲起来却十分费解。齐景公为什么哭呢如果看到他赞叹江山壮美,就直接认为他是因为留恋大好江山而哭泣;那么“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从何说起呢为什么自古以来无人死去,齐景公就生出了“去此而何之”的悲叹呢可能有人会说,结合《九日齐山登高》全诗内容,不难发现齐景公是因留恋江山美景、为自己终将一死而哀叹流泪的。这种说法会不会是我们一厢情愿普通中学生真能够自行获得这种认识吗对于这些追问,如果我们从学生角度考虑,回答起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


参照《韩诗外传》该典故原文:“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君乎!’又俯而泣。晏子笑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农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据国子、高子附和之语,齐景公泣下沾襟乃是“不欲死”的因由方才显豁,学生看至此处,方能借助国子、高子的话猜出景公哭泣的原因,才能真正明白,原来齐景公是一个贪生恶死之徒。这样,“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的内在逻辑就好理解了:(江山如此壮丽,当真是人见人爱)如果自古以来就无人死去(我也就可以不死),那么,还什么地方值得我离开这里去往别处呢(但是何曾有过不死之人,眼前的无限江山于我而言,归也是过眼云烟,岂不痛哉!)齐景公就是以这种假想的方式,委婉表达出贪图眼前江山、不欲终归一死的复杂而又悲伤心情。

考之载有本典故的另两部典籍——《晏子春秋》和《列子》。玆节录与书注相对应的内容比较: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

齐量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列子·力命》

不难看出,在《晏子春秋》和《列子·力命》的相应节选中,一个是“去此而死乎”一个是“去此国而死乎”,齐景公留恋江山权位贪生恶死的心情是相当显豁的。事实上,选注和鉴赏《九日齐山登高》的各家在选取“牛山霑衣”的出典与引用上是区别对待的。一般选《晏子春秋》《列子·力命》的,就节选到景公的话结束:如安徽师范大学余恕诚教授在〈九日齐山登高〉注解与赏析》中用的是《晏子春秋》,只节选到“去此而死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中收录了曹中孚先生的赏析,曹先生用的是《列子》,节选到“去此国而死乎”《韩诗外传》的,往往是节录典故全文,如王碧莲选注的《杜牧选集》各家之所以这样区别对待,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晏子春秋》和《列子·力命》中齐景公的话明白晓畅,不妨碍读者理解景公的心情;《韩诗外传》中,齐景公委婉了一下,如果没有


下文作为参照,则景公的心曲,学生着实不易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如果“牛山霑衣”的典故注文只节选到景公的话结束,那么还是用《晏子春秋》和《列子·力命》为好;如果要用《韩诗外传》,则最好注出全文。

这个典故后半段的主角是晏子,他讥笑“怯君”与“谀臣”,认为如果古往今来无人会死,那么齐国始祖太公仍将在位,如今齐景公就只能披蓑戴笠在田间辛苦劳作,哪里能像现在这样,闲游山水感叹生死呢晏子不仅指出齐景公贪生恶死想法的错误,而且直斥景公此番痴心妄想的可笑。在这个典故中,齐景公因人生无常,无法永享江山而落泪悲伤;晏子认为,人事有代谢,自古而然,空想不死,不惟自增烦恼,是极其愚蠢的。就“牛山霑衣”典故而言,齐景公是解读的一个层次,晏子是解读的另一层次,因此,应给出全文,让学生自己体会、涵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cd0a3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