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拼音编排特点解读

2023-09-16 09:1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拼音编排特点解读》,欢迎阅读!
统编,编排,拼音,解读,语文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拼音编排特点解读



一、加强整合,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不是单一学习拼音,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拼音部分的每一课都配有整合的情境图,注重以图画提示声母或韵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音与形的联系,可以在学习拼音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每幅情境图都蕴含着丰富的拼音学习资源。比如《ɑi ei ui》一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图中的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围巾”,其中的“挨、杯、围”提示了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hēi)”的;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腿tuǐ)”上听得多专注;右边的两个小朋友“背(bēi)”着书包;杯子里有“水(shuǐ)”……图画中暗藏着许多与本课复韵母相关的拼音学习元素。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二、精选常用音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拼音学习效率

教材重视拼音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利用学生认识的汉字学习拼音。

教材选择少而精当的音节供学生练习拼读,基于常用音节的频率,精心选择使用频率高、与儿童口语经验联系最为密切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教材中的所有音节都是带调音节,都有实际意义,可以与学生的口语经验建立起直接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比如《b p m f》一课,


教材中呈现的音节mǐ和fǔ分别对应常见事物“米”和“斧”,音节bá和mō分别对应常见动作“拔”和“摸”,学生学习拼读音节的同时,可以不断丰富口语积累。

教材中的音节不呈现拼读的过程,而是只呈现音节本身。个别作为例子的拼读过程,也都作了灰度处理,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拼读。这样,学生在读音节的时候,注视的音节是一个整体,与今后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音节完全一致,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提高学生识别音节的熟练程度。



三、结合拼音学习汉字、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

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b p m f》一课,“爸爸”“妈妈”都是家庭称谓的词语;《j q x》一课,“搭积木”“下棋”都是动宾结构的词语,是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可以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声母、韵母、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在学习拼音过程中要求认识的常用汉字,都是学生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使拼音和汉字的学习双线并行,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是相互孤立、自成体系。之前学过的汉字,可以帮助读准拼音,成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e72479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