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美术鉴赏及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2-12-16 17: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美术_美术鉴赏及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美术,分析,课后,教学设计,鉴赏

教学设计



1. 展示

展示吴冠中作品《狮子林》,启发学生:你知道这幅作品吗?能读出点什么? 《狮子林》与园林狮子林照片比较,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抽象形式表现。 吴冠中的《狮子林》以1.4亿成交。

引出:吴冠中说现在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 :美盲是什么意思呢? 2.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语言情景引入八大山人,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探讨八大山人的作品。 问题:1 八大山人的鸟、鱼等动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种形象好看吗?(审美判断,自然引入艺术美概念的学习。

3. 八大山人的作品晦涩难懂,如何鉴赏呢?

简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

4.活动二:《清明上河图》中“形式意味’探究:

.画面中点线面的运用及作用 ②画家如何表达紧张惊险气氛的

③画面中还有哪些画家精心处理的’形式意味”

活动三:视频情境“四川省安岳县石窟佛像被油漆彩绘事件”学生就此发表观点。 5.小结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实验高中高一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但是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学生适当的指导,学习视觉阅读、思考和作出价值判断的方法,去分析当前多元文化社会扑面而来的流行图像和影像、艺术作品等,使学生通过表象发现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以社会、历史、心理和美学的观点去探讨他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效果分析


简单学习了美术鉴赏素养与情操,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对于“美”和“丑”的理解;通过鉴赏这些优秀的作品,也了解了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一些基本艺术手段。整体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极高,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再放开一些,这样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思路,本主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个体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美术鉴赏的要求及作用,本主题的指向是美术的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高一美术鉴赏比较难懂的一课,相比前几课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术语也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不少困难。 因此应首先吃透教材的主旨,弄清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死记硬背概念,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具体作品中去。但是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以后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美术鉴赏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课堂教学力求通俗易懂,并联系实际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听课教师反映良好。

3.发挥美术鉴赏课的特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课堂内容组织有序,条理清楚,设计合理。教学灵活,不照搬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所取舍、有所创新。比如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但比较有代表性的图片;还增加了“学习与实践”这一环节。



课标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根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思路,本主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个体生活与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931c08cf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