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的上法

2022-04-01 00:0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复习课的上法》,欢迎阅读!
复习



复习课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们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忙乱而远离井井有条,最后导致“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分析复习课的特点、确定复习课的原则,然后,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方案。

一、复习课的特点 1、似曾相识的疲劳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程度会越来高,他们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书了然,关倒书茫然,但是,已学过的知识对他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想再见。

2、时间短、头绪多、容量大、节奏快 3、对教师的要求高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大纲和考纲,了解知识的纵、横向以及内在联系。 4、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由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时间长,很难将支离破碎的知识连成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所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联系,进而优化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科学化。

5、需要知识的迁移性训练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设计等都务必尽量避免重复。只有全新的面孔、全新的方法、内容、形式和设计,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性训练,以便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老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但是,老师也不能因学生的整理而偷懒,学生和老师要分别整理。在复习过程中要先让学生疏理知识、让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判断错误,再由老师综合,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谈到针对性,我特别强调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过程中,一要针对班情(是精英班、试验班还是普通班)二要针对学情;三要针对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四要针对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五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4、实效性原则

复习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弄懂原来不懂的东西、捡回遗忘了的东西、强化重要的东西。因此,我们还应遵循实效性原则,要讲在关键处,练在薄弱和紧要处,再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三、怎样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教案 (一)摸准学生情况 (二)制定教学方案 1、处理好三种关系 1)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2)看书与练习的关系 3)讲解与练习的关系 2、制定出五个流程 1)预复习

上新课时,大家都比较注意引导学生预习,但上复习课前的预复习则往往被忽略掉。预复习在复习课中也很重要。为了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老师必须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事先归纳整理即将复习的知识点。

2)课堂活动

上新课时,我们都会注重课堂活动,但上复习课时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兴奋起来、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在复习课中也能开展课堂活动。

3、制定出五个流程

1)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2)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的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网的总结,做到把点串成线、把线联成面、再把面结成网,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3)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4)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知识、知识技能的纵横联系,突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评。评,包括评价和评讲。

评价是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476ed0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