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商业价值的研究

2023-04-08 08:2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校体育商业价值的研究》,欢迎阅读!
高校,价值,商业,研究,体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高校体育商业价值的研究

作者:程冬艳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3

[摘要] 本文对高校体育商业价值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挖掘高校体育的创收潜力,使高校体育从管理型逐步走向体育产业化道路。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商业价值 市场开发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无限机遇与挑战,体育事业也如此。能否借鉴体育产业的一些做法,将高校体育里可以产业化的部分推向市场,挖掘高校体育商业价值,开发高校体育市场,以解决高校体育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等一系列问题。 一、高校经费现状及经费补偿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各高校面对日益不足的体育经费和教师待遇低等一系列难题,纷纷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收尝试,并将建立高校体育经费补偿机制这一举措提到议事日程,而挖掘高校体育商业价值及市场开发可以说是高校体育经费补偿机制的最佳选择,但挖掘深度仍然在探索之中。现阶段,建立高校体育经费补偿机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和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分不开的。高校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执行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体育教研部()由院长直接领导或学校所属部()分管。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应占学校事业经费的1%。学校体育经费整体上是呈缩水趋势。另外,从横向比较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光靠国家投资解决高校体育经费不足是很不现实的。陈建嘉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43所高校体育教研部(室)、体育系等单位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建立高校体育经费补偿机制的迫切性的最好说明。 二、高校体育的商业价值及市场存在程度

我们评价高校体育是否存在商业价值及市场,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要看它是否拥有能进入市场的商品;二要看它的运行机制是否受价值规律的支配。而经过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萌芽迹象,虽然还没有成熟的能进入市场的商品,但具备创收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高校体育的创收潜力有待挖掘。 1.高校体育的创收行为有法可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出台为高校体育进入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而高校体育的创收行为自然不在话下。另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不但为高校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高校体育创收行为也有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高校体育的创收来源

学校体育设施场馆的有偿开放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创收的主要方式。高校体育的另一创收来源,就是具有消费性质的体育俱乐部。

三、高校师生体育价值观对高校体育创收的影响 1.体育的健身价值观是高校师生共同的体育价值观取向

体育的健身价值观是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认同的体育本质价值观,它能成为高校师生都认同的体育价值观,说明了高校师生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的认识具有一定广泛性。强身健体是他们最直接的体育消费动机。因此,在高校体育创收项目开发中,在项目设定过程中,应将提供健身服务定为满足高校师生消费的基本层次。

2.高校男性师生的体育价值观趋向于体育的社会交往价值观

大多数高校男性师生将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 利用体育活动过程,扩大社交范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获得各种信息,把握各种发展机遇,这是体育提供给社会和个体的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体育价值观。这是我们高校体育创收项目开发过程中值得深思的一个方面。 3.高校女性师生的体育价值观趋向于体育的健美价值观

高校女性师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占据了体育消费动机的首位,她们之所以愿意将钱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了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和高雅的气质,这与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 四、影响高校体育创收制度完善的因素 1.受传统观念影响,创收意识淡薄

传统观念认为,教育就是消费性公益事业,一切经费应由政府提供和控制。这种认识导致的结果就是,高校体育只会坐等着国家拨款,而不懂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提高自我造血功能。

2.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决策者思维已成定式

我国体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体育却仍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多数决策者还不能一下子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从上到下的指令性方式。但这种指令性封闭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1)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体育在搞课余创收方面存在困难,创收范围完全取决于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人力资源的剩余状况。而目前,通过对6所高校的调查表明:专任教师偏少,非教学人员超编。

(2)财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高校体育的主管部门未能养成成本核算的习惯,经营上不计投入产出,导致管理水平较低,投资效益偏低。缺少资金积累,是导致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缓慢的又一大原因。

(3)物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物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体现在物资设备的管理上,或者盲目重复购置、或购置供大于求的体育设备,导致设备荒废。再者,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经常被出租转让,长期性的将会侵占高校体育场馆,虽然出租转让会给高校体育带来一定的创收,但却不利于高校体育的长期发展。高校应充分挖掘自身的商业价值,努力组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

参考文献:

[1]李同彦:高校体育自身价值及市场开发的可行性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3:2527

[2]周奕君:试论高校体育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趋势[J].宁波大学学报,2000():3637 [3]苏义民:优化体育学院内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232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06188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