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与妻书》导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022-07-18 12:08: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11.2《与妻书》导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欢迎阅读!
下册,必修,语文,高中,5.11

《与妻书》导学案

课文简介:

《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他把家庭、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孩子的爱和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心系天下。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熟悉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能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唤醒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5),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写作背景

1911427日,一群年龄平均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踏上了寻找理想的征程。他们就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后来,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的遗体被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后来广州红花岗也被改成了黄花岗,此次起义便称为黄花岗起义。

起义的三天前——即424日晚——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即《禀父书》及《与妻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3、文体

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中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这就意味着早在春秋时期书信即已产生,而绵延两千多年之后,中国又形成了独特的书信文化传统。亲情、友情、爱情正是通过家书、情书等等得以传递和保存。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

1


交书》、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从文家书》、傅雷的《傅雷家书》等等,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到国人的情感记忆之中。

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既然书信属于应用文,就有它惯用和固定的格式: 1、称呼(收信人)2、问候3、正文4、祝辞5、署名(写信人)及日期 4、评价

《与妻书》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二、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三、思考探究

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2、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作者在信中对妻子、儿女有什么嘱托?写了自己的哪些愿望?

4全文既写“情”又写“义”,这“情”是什么“情”?“义”又是什么“义”?二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

2


的?

参考答案

二、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三、1回忆了三件事。1)回忆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回忆月下诉真情,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回忆离家之前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这三件事都蕴含着对妻子的挚爱。

2因为“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以死”。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3嘱咐后事:希望儿女以父志为志

三个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4 “情”是对妻子儿女的深切之情;“义”是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大义。

对妻子儿女爱之越深,对国家民族爱也越沉,作者正是为了亲人,为了每一个刚果人,宁死不屈,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结合。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5e49e0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