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眼中的桃花意象

2022-11-02 01: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人眼中的桃花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文人,中国,桃花,眼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文人眼中的桃花意象

作者:杨真真

来源:《艺海》2009年第03

花是诗词歌赋中常见的吟咏题材。文人赏花时并不是单单欣赏花卉靓丽的外表,还常借助对花木的吟唱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在文学作品中,花卉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的寄托,成为品性德行的象征。如:梅花、松、竹被尊为岁寒三友;牡丹被誉为花王;兰花号称花中君;菊花是孤标傲世的象征。桃花的地位尽管远逊于上述品种的花卉,但历代文人还是给予了它相当多的关注。

在文人眼中,桃花并非白璧无瑕,它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缺点。桃花恃春而发,花姿妖冶,可比祸国殃民之乱世佳人,人们认为它轻薄、浮艳。唐代诗人杜甫在《漫兴绝句九首·其五》中感叹: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陈子昂有《彩树歌》: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诗中桃李之缤纷指的是纷纷攘攘、不思进取的俗世。

桃花是女性的喻体。桃花诗往往折射出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男性是整个社会的主导,无论是平日谈笑,还是吟诗作对,从不掩饰对女性的轻蔑态度,认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附属地位。他们有资格作出任何评价。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不守妇道的、品德败坏的女性,其言辞更为激烈,毫不留情。女性的过失行为是社会的主导者所无法容忍的。文人常借嘲弄桃花来表达对她们的鄙夷。桃花是无辜的,被人厌弃,仅因为它与女性有着太多的紧密联系。 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有的人逆来顺受;有的人不甘心作傀儡,她们试图反抗,争取生存空间。但是反抗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只能在与外界隔绝的闺房里自怨自哀。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唐·王建《宫词》)幽闭深宫的宫女,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丧失了追求幸福的权力,心情总是郁郁寡欢,眼睁睁地看着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一道道伤痕。她无法压抑对爱情婚姻的向往,不甘心就这样被埋没。她嫉妒满挂硕果的桃树,因为她那平淡无味的生活永远没有开花结果的一天。于是,她将桃花的凋谢归罪于桃树自身的贪婪,而推卸了外来力量的责任。《红楼梦曲·虚花悟》唱道: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这是一曲反映封建女性不幸遭遇的悲歌。桃花开得再盛,也没能熬到秋天,养在深闺的贵族少女惜春看破好景不长的道理,她决心皈依佛门来逃避俗世的纷扰,不论她作怎样的抗争,结局还是把秋捱过

认为桃花邀宠争艳堪比小人的文人,大有人在。诗人常通过桃花与其它花卉的对比描写,来衬托所咏花卉的高洁,反衬出桃花的卑微。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告诫人们要作傲然独立的松柏,不作邀宠争艳的桃李,桃李的盛世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诗人还在《桃花开东园》中写道: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c9823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