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

2023-05-01 16:3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欢迎阅读!
素养,基于,作业,核心,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

作者:景秀敏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4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来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为我们指明了此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是一个逐步细化落实的过程。以上四方面应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从理念上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在具体操作层面灵活应变、左右逢源,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此来关注一线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个人得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注重学生学习实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一、教师教来终觉浅,诗文精粹笔端现

古文和古诗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花力气不少,但学生学习效果欠佳。 能不能以学习实践打通古人与今人的血脉,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对于古诗文的重新认知?也许有人质疑,古诗文读都读不懂,怎么能写呢?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完全可以做到。

1.学习李清照《一剪梅》,预习作业:假如你是赵明诚,收到李清照这首饱含思念的词作时,会不会为之感动,能不能为清照和一首,仿照一剪梅词牌的格式,字句格式一致,大致押韵即可。这道仿写题的作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尝试,一时涌现出不少佳作。《标准》强调对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强调具体的语言情境,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对于李清照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李赵二人的爱情也有认识,这种情书往来式的设计,其实暗合了青少年对于浪漫爱情的向往心理。

作业展示过程中,我以兰舟难载别离愁,怎堪雁字写清秋。我为明诚酬易安,含英咀华墨香留为题,让全班同学为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间接训练了同学的鉴赏能力,同时激励了作品上墙的学生,并指导他们对初稿中的一些用字进行修改。虽然学生作品难免有堆砌辞藻或直白之嫌,但毕竟是自己填词的尝试,学生在遣词造句中体会到创作的欣喜。

2.学习《冯唐传》,全篇去掉标点,让学生分组共读、断句。这项作业让学生感到新鲜,因为大家印象中的文言文是老师精讲细讲然后学生背诵。我之所以设计这道题目,是因为《冯唐传》篇幅短小,学生在全篇断句的练习中对于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最后发现,有争议的集中在有限的几处,如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老师再引导,给出方法,学生读的兴味盎然。

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标准》在审美层面的要求。古诗文的典雅语言、思维习惯在对于学生美育方面当功不可没。

二、管中窥豹见一斑,学以致用品名篇

现代文中的一些名家名篇,怎样能够物尽其用,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它的最大功用?我有一些自己的做法。

1.学习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讲话》,从文中抽取一段话,打乱顺序,要求学生排序。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措辞中肯的美文,在务实严格又开放包容的要求中表现了一代教育大家的情怀和对学生的殷殷期待。在语言形式上是锻炼说话连贯的好材料。语言运用连贯的背后是逻辑思维的严谨,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课程标准要求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近两年,高考排序题改为语句复位的形式,但考查的仍然是逻辑思维。窃以为从课文中选取恰当的片段,以考试题型训练,是一个可操作的方法。

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中有两句话,抽离出两个句式,请运用这两个句式分别写一段话,形容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这是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写人小品,语句优美、剪裁合理,写人很有特色。如果以此为例,交给学生写人怎样抓住特点,当是不错的做法。但这还不够, 文中一些句式短小活泼,很适合学生借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很多时候,学生写不出来,除了思想的贫乏,表述层面的欠缺也不容忽视。语文课要切实的教会孩子们怎样表述,我以为学会运用一些常用句式,从仿写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比架空的谈写作理论效果要好。

三、专题定向深阅读,酿成花蜜酬辛苦

对于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可以做定向、专题阅读,这时的会显得更有分量。 1.学完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恰逢中秋节放假,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自查资料,写一篇《说》的小论文,试着梳理在诗歌中的象征义。必修五第三单元是文艺随笔和文艺评论,特别是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精细的美学触觉为我们剖析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一具有理论深度的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初步接触一些文艺理论,对于鉴赏诗歌是有好处的。而文中大量诗句所呈现出的木叶意象,也给学生读诗提供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定向有效积累意象,才能对于诗歌语言有起码的语感。

作业展示环节,先引导学生说说老师留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说月亮说月球,让学生在细微的差别中明白,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代,相较于口语的月亮和天文术语的月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才是诗歌意象。学生在大量的月的诗句、别称、传说中整合梳理出月的常见含义。这为后面学习《春江花月夜》直接打下伏笔,也为以后阅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2.学完《赤壁赋》,作业是:如果苏轼入选《感动中国》,请你为苏轼写一段颁奖词,可以参照巴金先生的颁奖词。 计这个专题作业是想以合适的语言形式将学生所得呈现出来。学生对于苏轼有所认识之后,对于颁奖词这种表述形式还是有点畏难情绪的,为了降低难度,给出了巴金先生的颁奖词,意在提供一个模仿的范式。

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学生作业可以有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品鉴批判等多个层面,实际操作中应该因制宜、因制宜。课堂教学要真正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就不能不重视作业的设计,从数量与质量,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以上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做法,不揣冒昧,以求就教于方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72308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