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2022-05-25 01:5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欢迎阅读!
冯友兰,简史,有感,中国,哲学

【最新】[读后感]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奉贤区教育学院 庄骏

_的盛夏至今,光阴何其匆匆!在学院一个又一个的日子,不知不觉快存满七年.高中语文教研员,这个常被戏称为 替人做嫁衣 的角色,在经历摸索.提炼,在尝遍酸甜苦辣之后,似乎走完了从喧嚣到平静的宿命.

懵懂不再,激情褪去, 教研 的那份恩情是不是也会遭遇 七年之痒 ?老实说,前一阵子,不能说心中没有倦怠.虽然一样在动口.动手.动脑,但动情的瞬间委实是少了.又少了下去.你的努力成全了别人的光芒,或者叫喊于众人之间,众人还你以敷衍甚或冷漠,那么,教研员们,我们的自我在哪里?当这些心灵的微光在脑海中划过的时候,我触碰到了自己的无助感和不高尚.

最近,有机会重读冯友兰的>,感觉居然一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而要深入理解之,阅历.契机皆不可或缺.很幸运,去年年末,在北京清华园的洗礼以及在南京师范大学后山流连时的诸多顿悟,已经为我从>中获得精义设好了铺垫.于是,在儒家 内圣外王 哲学世界里,获得了自我检省的最好机会,道家乃至佛家在精神开释之下,也似乎找到了一条重新振作的道路.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冯氏的这句话对我们理解哲学帮助,对我们借助哲学成为大写的人则得益更大.比如他所提炼的 内圣外王 个字,可以启迪我们去准确进行教研员的身份定位.很多时候,我们要么冲得太前,要么退得太后,或者亢奋,或者萎靡,别人看不懂,自己的内心更是惶惑.实际上,中国历代圣哲都非不食人间烟火而终日山林漫游,独善其身的.内圣,是说他的内


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于前者,教研员要明白学习研究以及内涵提升的价值,话语权决定自你的人格魅力和学科素养;于后,我们要懂得管理.指导之方法策略的重要性.两者一体两面,不分轩轾,不可或,我们要学习真正的圣人,不以处理日常事务为苦,相反地,正是在这些事务中陶冶性情,以培养自己接近圣人的品格.

>篇中记载: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对于教研员来说, 内圣 最关键的,要养成仁爱之心.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因此,>,孔子用 这个字时,有时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道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品德完美便是 一词的基本内涵.教研员常常躲在幕后,他之仁的实践首先要包含为人着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换句话说, 己之所欲,亦施于人 .这是 的积极方面,尽己为人谓之忠.然而,教研员之 难在不仅 之所欲,亦施于人 ,还有另一方面,可称之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称作 忠恕之道 . 乃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头,是它的完成.作为老师的老师,我们的内心要有衡量行为的一把尺,随时都在使用它来衡量别人和自己.实施 ,做一个忠恕有道的教研员其实不难,孔子说: 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内圣 的路径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具体指引.>所教导的自我修养方法,第一步便是 格物致知 ,即对外界事物调查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第二步是 用敬 ,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现在,学院给教研员们创设的 格物 机会越来越多,但层出不穷的干扰和诱惑导致 用敬 越来越难.平衡两者关系,对所格之物善加取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对 内圣 的绵韧, 外王 因其刚性,最难坚持.当你刚刚从事教研工作时,不知所措而处处有措,时间久了,挫折多了,渐而气馁,渐而无为.这种懈怠,与老


庄之流的 无为 有很大的境界落差.我突然理解,道家名以 无为 ,实则 有为 ,而情绪低落者往往将 无为 做到表里如一,其实是很可悲的.

那么,坚持的动力从何而来?我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 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 我在砌砖. 第二个砌砖工人说, 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说, 我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

也许你会艳羡于第三个工人的梦想与成就,也许你会鄙弃前两者的低俗和短浅,实际上三者之差别,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境界层面.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四等境界:一本天然的 自然境界 ,讲求实际利害的 功利境界 , 正其义不谋其利 道德境界 ,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 天地境界 .在这四种人生的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者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个境界可以说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的心灵所创造的.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境界,别是 天地境界 ,因为唯有经验哲学给人的宇宙情怀,人方始可能达到天地境界.当你进入 天地境界 ,亦慢慢接近了 内圣 ,不仅自信满满,激情洋溢,而且面对 砌砖 的枯燥,既可以心无旁骛,也能够拾级而上,从而 世上最美丽的房子 就在你的手上一层又一层地耸立起来,你的人生境界也就高在天地之间了.

读书亦是行路,>,我对教研员的身份认识突破滞涩,顺利地抵达了又一个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以 内圣外王 为训示,格物.用敬,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90270c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