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2022-12-19 14:3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简史,中国,哲学,笔记,读书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历史141 张立东 1400070123



大一的通识课程中国哲学的教材, 冯友兰先生的大作《中国哲学简史》,这是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各派哲学理论的学术著作。最早了解他还是通过他的女儿宗璞的几篇散文,学渊源深厚的宗璞也成为了一代散文名家。但直到这学期学习马哲课,我才真正捧起这本中哲学史上里程碑之作。书中冯先生展现出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博闻强识的渊博知识,对中哲学思想的独特理解使我完全沉浸其中。原先我对中国哲学所知仅限于天人合一,是通过阅读钱穆的书获得的,冯先生在全书开始就论述了天人合一。“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它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第一章)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入世和出世,中国的哲人们就是在不停地寻找着这两种极端中间的那个平衡点。

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是必须在讨论哲学之前就理清楚的。“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第一章)。他并没有像西方哲人一样展开去通过逻辑推理分析讨论宗教和中国哲学的差异性,他没有给予什么实际的信息,而是在一个超层面完成了哲学对宗教的分离。本身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这很好理解,就如同传教士本身必须信奉基督教,科学家必须拥有辩证法和实证精神一样,研究哲学的冯先生自身也是中国哲学的典型体现. 我一直相信,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发源于她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哲学当然也是如此。温州人的重商主义就是山区地形带来的,犹太人的重商主义亦是如此,日本的人多地少也带来了日本高度密集有序的土地利用观念。而中国的农耕文化必然使得哲学中带有一些农耕文明的特色。在农耕文明上建立起来的家族文化,还有更重要的,对日常自然的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事物的直接领悟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内核。 “我们若把诺思罗普在这里指出的和我在本章开头提到的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已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 此而来的未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以及区分的概念,基本上是农的概念。农所要对付的,例如田地和庄稼,一切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他们纯朴而天真,珍贵他们如此直接领悟的东西。这就难怪他们的哲学家也一样,以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了。”(第二章)。有趣的是,中国哲学的很多观点在西方哲学中也都能够找到映射。比如,“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说,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第三章)这就非常明显的体现出中西两种哲学看待事




物的差别,中国哲学是感性的,平实的,叙事性质的,而西方的哲学是理性的,需要寻找到最简明,最精确的概念,而不管那个概念是多么抽象。

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两派理论的争鸣,儒家和道家。在历史上这两派理论也是互有攻守,汉武帝之前是道学占优,无为而治深入人心,汉武帝改革开始遵儒攘道。而后的更迭频繁,数不胜数,甚至到了现当代文革时期仍在反复,而现在的国学热似乎也有以前变幻的那些影子。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是完全分歧,“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第三章)在方法上两者区别最大,“这就是儒家的方法,这种方法把人的精神提高到同天的境界。它与道家的方法不同,道家的方法是通过否定知识,人的精神提高到超脱人世间的“彼”此”分别。儒家的方法不是这样,它是通过推广仁爱,把人的精神提高到超脱寻常的人我和物我分别。”(第十五章)

在第三章的末尾,冯先生列出了“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接着,就围绕这个主轴开始了百家的论述。这里面的各家的内容我就不再一一陈述了,只是觉得冯先生对各派之间的关系把握的非常出众,比如儒家和道家“不过,我们将会看出,孔子所体验到的超道德价值,和道家所体验到的并不完全一样。道家完全抛弃了有理智、有目的的天的观念,而代之以追求与浑沌的整体达到神秘的合一。因此,道家所认识、所体验的超道德价值,距离人伦日用更远了。”(第五章),而道家本身又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避,即避世,第二境界是了解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然后为己用,第三境界则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自身,接近于无我,也就是庄子。体现关系比较经典的还有“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第八章)书中关于墨家和儒家的关系主要是从政治哲学角度阐述的。“墨家的国家起源论,也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理论。现在再看儒家的国家起源论,又与它不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第七章)“照孟子和儒家中孟子这一派讲来,宇宙在实质上是道德的宇宙。人的道德原则也就是宇宙的形上学原则,人性就是这些原则的例证。孟子及其学派讲到天的时候,指的就是这个道德的宇宙。理解了这个道德的宇宙。”(第七章).

冯先生的书里不光给出了每种学说的要义,还对每种学说进行了分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而同一种学说,又给出了时间维度上的发展。这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叙述,一下子把写在纸上的历史拉成了立体的形状。另外,对于几大学说,他也完全遵守治史的要求,没有加入一点主观色彩,这只有在对这些思想了然于胸的情况下才可能做到。原来的春秋各派学说显得分散和孤立,但是通过这样的整理,又粘合成了一个整体。而这些思想的核心在政治哲学方面就是培养圣人,或者至人,只有圣人才能治理国家,但这个圣人不一定要

欢迎下载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8d171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