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先生《少年中国之精神》有感

2022-12-17 22:5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胡适先生《少年中国之精神》有感》,欢迎阅读!
胡适,有感,中国,先生,少年

用青春筑起的阶梯——

读胡适先生《少年中国之精神》有感



我们不曾害怕险滩,不曾害怕陡坡,遇见坦途,遇见平川,我们甚至会抱怨生活的无趣,当我们的所为被世人指指点点,我们会昂首走过……因为青春。

我们在生命的初夏,一切从萌发开始茂盛,在这成长的起点,我们的精力和勇气若是用在一味的标新立异与叛逆上,将来回首,相信我,不会有真正的愉悦,只会牵扯出一抹苦笑。胡适先生说的少年中国,我想,便是中国如同少年一般,焕发青春,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中国少年创造少年中国!

首先便是要有梦,梦和目标不同,目标可以是近在眼前的,梦则相对遥远;目标可以很现实,梦需要的是你将它变为现实,我们青年一代的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中国梦靠的就是青年这一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梦则中国梦。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我们的这一个个梦想汇聚,融合,升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

有了梦,那就开始做吧!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在诉说着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我们选择了吃苦,也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是选择了高尚。在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们怀抱理想,在自由与解放的战场上或是抛洒热血,勇往直前,或是拿起笔杆,为自由代言;时光前进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多少青年奔向祖国的广阔天地,进军荒原,进入农村,用汗水润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们也正用自己的行动发出让世界震动的强音。可见我们一定要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一步步强大,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棒传一棒,现在我们面对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我们郑重接下这一棒,锲而不舍地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要奋斗,就要有过硬的本领,这只有唯一的途径——学习。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学习才会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能量。胡适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事实与科学,大胆地去试验,去推理,一步步去证实,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若我们在学习中融入这些,那么有朝一日,当我们为祖国建设出力时,必定也会保持这科学严谨的态度,这样祖国的发展定会迅猛向前。学习又是多方位的,无论是生活的哪一面,都会给予我们学习的原料。比如书本中学习,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读书就好比是读者与作者的面谈,从他人的思想中获得益处;再比如生活中多实践,多投入到社会中去,又是一种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可学之物,社会千变万化,要学习好社会,就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带着会发现的眼睛,这样,我们总会在生活之海中获得最神耀的宝藏。当然,学习也是贵在脚踏实地,切不可心血来潮,一味地求多求量,铭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学习千里的征途必是一条笔直而稳固的希望之路。

学习只是学习现有的,即使是才学丰厚,也不足以沾沾自喜,成功之巅只为创造者专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青少年更有走在创新前列的责任。创新先要从批评精神开始,这也是胡适提出的少年中国人生观的第一要素,再有,是要有冒险进取精神与社会协进观念,他告诉我们,少年便是为创新而生!

十五岁,似乎还在徘徊,然而毛泽东于十六岁便发出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言,周恩来十三岁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是时候用我们的青春筑起通向梦的阶梯,在梦实现的地方,有你,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fedaf5b4daa58da1114a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