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2022-08-22 10:0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欢迎阅读!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写了什么事) 议论(表明什么道理) 抒情(抒发什么感情)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说明

考试题型: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 具体的作用见后面的详细介绍,灵活运用 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议结合有三种方式:A先叙后议、B先议后叙、C夹叙夹议。

作用:A可起到承上启下;B统领全文; C引发读者思考;D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E突出中心;F升华主题;G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达人物情感;体现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格式:属于 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或 的高尚品质等),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结合三个作用回答。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段的作用: A纽带作用,穿针引线

B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C组织成篇,脉络清晰 2)照应:

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照应可以分为:A开头与题目的照应、B开头与结尾的照应、C前设悬念后有照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前后照应,相互照应)D相同或相近的语句、E段复迭式照应。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 6作者、主人公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内容更丰富,文章杂而不乱,条理清楚,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注意:有些文章线索有两条,称为双线并行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侧重于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借事说理(寓理于事) 借物喻人 卒章显志 言志

以小见大 叙议结合 情景交融 顺叙 倒叙 插叙 侧重于表现手法: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烘托 渲染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伏笔 设置悬念 铺垫 一语双关 写作手法与表现手法均有可能: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侧面 动静结合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对于整片课文称为写作手法:如《蝉》

对于局部内容称为表现手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先写没雪的无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cc4bf7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