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2022-07-28 10: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节》,欢迎阅读!
寒食节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来历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节日习俗

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唐代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门皆插柳”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 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载:

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宋代宰“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

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会球,兼赐宰臣宴馔。

寒食咏诗:据查,仅《全唐诗》就有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e2f0c3f8c75fbfc67db2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