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2022-03-23 23: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节》,欢迎阅读!
寒食节

寒食节

漫话寒食节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

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

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寒食和清明,

本是我国古代的两个节日,大致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这两个节日时间相近

(中间仅隔一天),习俗相连,故逐渐合二为一,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知"清明"

而不知"寒食"了。寒食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荆楚岁时记》则有"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的记载。另一种

说法是寒食禁火导源于介之推,《邺中记》云:"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

食。"这是指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出亡的十九年中,介之推始终伴随,

曾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复国执政,史称晋文公,据史书记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说:"天末绝晋,必将有主,

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遂与其母楷隐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又称介山)

晋文公得知后亲往求之,之推避而不见。文公火焚绵山,介之推守志不移,终不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下山,母子双双抱木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天不举烟火,并把这天

定为"寒食节"。以上说法始于晋宋,此前未见记载。据《周礼·秋官·司煊氏》

称:"……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代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所谓"

",指"心宿二",即行星中的"大火"(火星)。古人迷信,认为春季见于东方的

"苍龙七宿"属木,而季春三月黄昏时火星(大火)从东方升起,"惧火之盛,故

为之禁火"《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其实,这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因。《赵

书》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赵王石勒不准老百姓发怀古之幽情,下令禁止群众过寒

食节。这天突然狂风大作,劈雷闪电,暴雨夹带冰雹,一时间平地水深三尺。石

勒大惊,只得收回成命,让老百姓象过去一样过寒食节。从这个记载来看,石勒

的禁令与狂风暴雨这样的自然现象纯属巧合,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却反映

了狂暴的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意在取消这个传统节日,是很不得

人心的。今天,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

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

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

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

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

人。 而清明节比寒食节还要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

水患已除,遂将春分之后第十五日定为清明节,以示"清平安乐" 关于清明

节扫墓习俗之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汉元帝为追念前朝将军萧望之,故有

"使祭其冢"之举。至隋唐时,清明扫墓祭祀已成习俗。另一说是,清明扫墓习俗

始于大禹治水成功之时,当时人们为了悼念治水期间牺牲的英雄烈士,纷纷前往

墓地祭扫。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戴柳、射柳、换装、斗鸡、打球、放风筝、

荡秋千等习俗。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e31301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