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2023-05-29 00:0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秋思,教学设计,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作者:钟昌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1

核心素养,是基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临着更大挑战。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基,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审美乐趣。我们不妨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审美情趣。现将自己对《天净沙·秋思》一文进行阅读教学的审美情趣体验(教学设计与意图)赘述于后。

课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的学习内容。这篇作品是元曲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作品,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它无论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品味学习的地方。该作品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令,并能背诵和默写。2.我会借助关键词品读小令,分享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我会借助关键词品读小令,分享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我能模仿小令写一首小诗

【导入新课】观看有关视频画面和朗读视频。 【学习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明其大意。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反复朗读小令,划出并读出句子的节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根据提供的画面,指认出小令所描绘的十项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学法指导:查阅字典,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 二读”——品读课文,领悟词句。 学习任务:

3.这首小令描写瘦马人家有何用意?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瘦马,寓指旅途劳顿,匆忙;人家,指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达标检测】方法指导:独立准备,组内互相督促完成。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课后练习】在网上或参考课外书籍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设计意图】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助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核心:以小组学习为平台,以导学案为教、学的蓝本(抓手),课内外结合。平台:小组学习。方式: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将学习目标、重难点、其他信息转化为有梯度的问题。教学步骤:呈现學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展示+评价)——点拨总结或当堂训练(检测)或拓展提升或教师学生反思。简而言之,三导学习过程,即,导教、导学、导测评。管理:先对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模式培训,再用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将课堂规范化,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导与学。制定教学评课标准。

【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强调: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在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导学,紧紧抓住秋思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词语、句子进行品读和赏析,品读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同时对这首小玲的常见事物、朴实的语言、简约的结构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仿写。有效地实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加深了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没有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样的设计与教学,不仅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角色,更可贵的是改变了教学行为。融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理念。有了思维训练与提升的自主过程,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钟昌华,云南大关县翠华中学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a5f7f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