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方位与图形

2022-03-18 00:10: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方位与图形》,欢迎阅读!
数学教案,方位,图形,年级



一年级数学教案——方位与图形

一、素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

这首朗朗上口的古诗,很多儿童都能背诵下来,这是儿童从小时候起在不止一次接受成人的教育时而获得的积累。相信不管过去多少年以后,它仍然会

享受着科技发达带来的各种便利,我们似乎渐渐远离了牛耕的时代。然而,是成人教育孩子时首选的古诗。本信息窗以《锄禾》这首古诗为背景,以儿伴随儿童的成长历程,他们却不止一次从成人那里、从电视上、从画册上欣赏到神秘的 “农夫与牧童 ”的故事。教材以这样的一个背景为基础,呈现了童话般的的学习素材,把儿童的思维引向了神秘的远古时代。相信儿童读了这样的材料,会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无尽的向往,同时我们会更相信,素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农夫的一天--牧童与牛二、单元知识分析1

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一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生活经验:生活中经常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处的方位,这是儿童从成人那里获得的知识与经验。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东南西北方位的初步学习阶段;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阶段;三维空间领域向二维空间领域的初步转换阶段。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辨别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信息窗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三、单元教材解读(一)信息窗1的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童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红点,共2个例题。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认识)方位的相关知识,能用方位知识(东、南、西、北)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位置关系。(知识与技能)※在经历用东、西、南、北方位知识描述常见事物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数

学思考)※在描述现实世界事物位置的过程中,认识方位的相对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解决问题,教学思考)2)学生经验分析与方位认识的思维模型日出日落,烈日当空,繁星点点是儿童所熟悉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人们遵循这种自然规律进行着朝出暮归的辛勤劳作,这些都是儿童记忆中抹不去的回忆。这些客观规律的获得,大多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长期观察与积累,并非人为强加给的。另外,方位名称 “东、南、西、北 的认识,是在以上所述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中,从成人哪儿获得的,同时也是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人们之所以规定 “东、南、西、北 ”这些方位,是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而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人类在




长期同大自然交流时约定俗成的,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达成的共识,同时也为了方便,人们就把两个物体中谁最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规定为 “东 ”,靠近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为 “西 ”。这是我们叙述方位的最基本的模型,任何人也不能例外,既太阳是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正像我们叙述左、右一样,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叙述,是以我们人的左、右手作为参照物的。3)帮助学生建立方位认识的感性经验。为了学习本课,应提早一星期或更长时间布置学生每天晚上去观察北极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把观察与想象画下来,如星下还可以画人、飞船等,可以以 “月光(或北极星)下的遐 ”来命名。4要了解不同学生对方位认识的经验基础。对于群体来讲,学生之间的认识差距是巨大的,有的学生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还可能有的学生一无所知,教学的定位不仅仅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哪些一无所知的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要求。5)要注意渗透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在逐一弄懂每一幅图意思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语言把四幅图进行联结,融合数学语文、自然的联系,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通过观察北极星渗透了自然科学教育6)对教材的正确分析是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时不必把两个例题分开教学,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表面

上看例题一是进行方位 “东 ”的认识,例题二是进行方位 “北 ”的认识,其实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认识。7)要帮助学生梳理数学语言。如在表述



方位时要说清谁在谁的什么方向。8)教学模式:阅读情景,初步感知--

动探究,丰富表象--建立联系,深化认知。阅读情景,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阅读情景时,采取 “分-- ”的方式进行, “分 ”既分别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 “合 ”既在此之上把几幅图的意思进行合并,也就是引导学生讲故事。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的发现中抽象出 “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也既: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南方,傍晚(日落)--太阳从西方落下,晚上--我们能看到北方的北极星。活动探究,丰富表象--此环节可以在室外进行。为什么?因为在室内改变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思考与表述时没有了可以借鉴的模型,所以一定要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思考。说一说:以学校为参照物,说一说学校周围建筑物的方位关系。以校内某一建筑物为参照物,说一说校内建筑物的方位关系。这个活动的实质是 “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同时把四个方向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游戏一:谁在我的东南西北?指名五人合作,请四人分别站到一人的四个方向,让大家表述四人同中间一人的方位关系。游戏二:跳方格。在操场上画出8X8的方格,请一人站到某一个格里,按照指令跳格。如向北跳两个格,再向东跳5个格等。这样

的活动就把平移的知识渗透其中。建立联系,深化认知--既建立方位与数字、与统计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活动一:哪个方向的同学多?完成课本17




页的第三题。建议教学时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第一步:提出问题,共同操作。即在黑板画一个长方形(或小旗)表示学校,学生根据自己家的位置分别在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写出自己的名字(当速度慢时或不会写时后面的可用 “√ ”表示,让最先发言的几个同学写名字)。这其实就是一张图,也是一个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二步:整理、统计数据,可用统计表作统计。第三步:得出结论:你能发现什么?也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把如下所示的表格画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统计过程--指导学生在统计栏中画符号或画 “正 ”字,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表现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42805a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