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依赖症的社会学研究

2022-04-14 14:2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依赖症的社会学研究》,欢迎阅读!
社会学,依赖,研究,网络

网络依赖症的社会学研究

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利用通信线路把位于不同地点上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而成,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异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可以说,互联网20世纪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它以迅猛的速度悄然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自从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以其为核心的信息不仅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互联网的使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人的自身行为、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据全国网络调查统计显示,我国上网人员中21~25岁的76. 2%[1],而在庞大的青年上网一族中,高校大学生是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接受能力,求知欲强,渴望情感的交流,精力充沛。通过网络,他们查询资料,浏览信息,收发邮件,聊天交,游戏娱乐,网络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一个角度上说,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会有所收益。但当人们滥用网络时,就会出现病理性问题,我们叫它网络依赖症。依赖现象对青少年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其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也影响极大:有的家庭因此使原本就已紧张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正常的家庭功能难以维持,的青少年甚至为此走了犯罪的道路。我们小组就此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原因

我们小组就青少年的网络习惯和网络心态总结出一下几点原因: 1、学业的压力

在我国,学业问题目前仍是青少年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观念和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都是导致青少年学业压力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基于个人的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感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青少年不堪其重,特别是那些学业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在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往往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困境时,缺乏有效应对的方式和资源,转而在网络中寻求逃避和解脱。用上网来缓解压力、逃避现实。有研究表明,由于受到社会比较、他人消极评价和自我概念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外显自尊常常受到压抑和伤害,但其内隐自尊不仅没有受到扼制,而表现出更强烈的趋向。所以,尽管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难遂人愿,但其内心仍有强烈自尊的需求,但这一需求在现实中很难通过学习得到满足,因此,他们急于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消除学业压力、满足个人自尊的目的。 2、缺乏社会系统的支持 1)家庭

家庭因素是社会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民主型的父母采取鼓励、支持青少年参与家庭事务和其他的群体活动,很好地促进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专制型的父母,子女经常进行行为控制和支配,很少给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子女失去了外界的信息交流,容易形成表面上的自我封闭和内心强烈的压抑与冲突;放任型的父母则任其发展,子女毫无约束,所以导致了他们自我认同的扩散。因此,家庭中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给子女心理上极大的安全感。但事实上,由于社会对青少年学业过分单一的要求标准,使很多父母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对孩子在学业上要求较高,在孩子达不到父母要求的学习状态时,父母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孩子在学习失助时,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心理支持。 2)学校

毋庸置言,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相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发挥的教育作用是不同的。对于青春期学生而言,这一时期由于思维逻辑性和批判性发展较快,所以,他们常常不满足于书本和老师课堂上的教育对课本以外的新事物充满了猎奇和探究心理,而学校从早到晚毫无个人放松和发挥想象的单一机械的学习模式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而在学业上评价不良,被老师认为升学无望而无奈地将其放弃。同时,由


于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表现得较为严重,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他们渴望的亲密的同伴关系也难以建立。 3)社会文化

现阶段中国的主流文化仍然提倡或尊崇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虽然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评价标准,但真正落实执行仍然需要时间,这容易给青少年造成矛盾困惑的心理,既要素质,又要应试,既要遵守规范,又要张扬个性,孰轻孰重顾此失彼;另外,一些媒体和机构对国外教育的不实报导也误导了不少青少年,使他们中不少人产生了国外教育民主、宽松,只有中国的教育才让青少年苦不堪言的错误印象。 4)青少年本身的因素

网络依赖青少年,大多数心理素质较差,抵御诱惑的意志力薄弱,由于我们在教育各个环节的不足和失误,造成不少青少年从小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发展迟滞现象,所以一旦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很容易通过想象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二、网络依赖或成瘾者的人格特点

尽管人格与网络依赖行为谁是因谁是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据已有研究表明,上网依赖往往和上网者本人的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并非所有上网的人都会成瘾。卡内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网络依赖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1]。吴新辉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的卡氏16PF的人格量表的研究也发现,网络依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在生活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易失眠,对所遭遇的挫折与阻挠沮丧悲观,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2]。此外,研究者还认为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如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网络依赖发生的原因。[3]由此可以认为人格特征可能是网络依赖的一个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某种特质人格因素更易诱发网络成瘾症。

四、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危害

1、阻碍学业的完成

大学生网络依赖者最为直接的危害是延误了正常的学习。据有关报道,在上海某高校退学、试读和留级的237名学生中,约有80%的人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看碟片和上网聊天而荒废了学业。据国外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报告中描述:成瘾的大学生在网上花大量的时间玩游戏和聊天,造成严重的学业成绩下降,并损害他们的社会生活质量。

2、长期上网会直接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有报告指出,迷恋互联网危害最大的群体是学生,3%~4%的学生出现过与网络成瘾有关的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4]。在我国首届网络生存测试中,理学专家对11名经过3天完全的网络生活参加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后发现,在经历72小时后,他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稳定性等几项客观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网络成瘾导致的身体症状主要有: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能下降、免疫功能变弱、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等,有些大学生大量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严重者会出现体能衰竭及自杀意念和行为。此外,因网络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影响了休息、耗去了学生的营养费,必然会对健康产生影响[5]

3、对心理状况和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由网络产生的心理问题目前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新课题。网络成瘾症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已引起了心理学家、临床学者的高度关注。据诺丁汉大学最早研究网络病的心理学家麦格里弗斯博士的研究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会导致心理变态,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或吸毒[4]


三、网络依赖的应对策略

1、正确识别自身遇到的问题

学会一些有效地处理应激性事件的应对方式,尽管网络依赖的形成有着各不相同的原因,但大多数网络依赖的学生往往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从而逃避到网络的世界,在其中寻求解脱。此外,互联网毕竟不是可卡因、酒精或尼古丁,人们对它的沉迷大多是由于人们的自我放纵和缺乏自我控制,而且研究者已经证实了某些心理特点的人群对于网络依赖的现象更具有易感性。因此,如果我们了解到互联网何能吞噬我们的大量时间,我们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对此加以控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认清自身的需要和应解决的真正问题,培养直面人生的态度,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求需要的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是采用“鸵鸟”政策。并且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具体提供以下建议:

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有了目标才能聚焦能量和才华; 合理安排时间,有限度地安排上网时间;

与同伴相互约定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和相互监督;

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现实的文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与自制力; 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多与同学老师沟通;

勇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境或挫折,学习积极解决问题、调整情绪的多种方法; 如果感到自己在对待困境时缺乏充足的资源或无法胜任,要善于及时向专业部门求

助。

2、家庭学校须采取的对策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除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外,加快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非常关键,要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现实生活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找到自尊自信。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能力。学校应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使用电脑和上网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督管;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对有网络成瘾倾向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如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培训的形式,使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获得归属感,摆脱对网络的单一依赖。



参考文献

[1]吴新辉网络成瘾症大学生人格特征实探.社会心理研究,2002,2 [2]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1 [3]乐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对策.社会, 2001, 6 [4]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青年研究, 2000,4 [5]任敏.在校大学生网迷状况调查.青年研究, 2002, 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bb0afdc910ef12d2af9e7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