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冒进

2022-12-27 01:3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冒进》,欢迎阅读!
康有为,戊戌变法,冒进,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盲目跃进



假使康有为读过《毛选》

史海沉浮 2010-11-18 12:31:46 阅读6238 评论26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清帝毅然发布《明定国是诏》,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一场极具悲情的戊戌变法。变法的推行,应是时势所造就。甲午战争之败,马关条约之割,使清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变法的进步意义毋庸置疑,但为何却成了短命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多种因素使然,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策略实在是重要败因。康有为太想有所作为,尤其是太想短期有所作为了!在颐和园仁寿殿与光绪面谈时,

他提出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持全面出击的构想固然可以,但应作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系统准备。可叹的是,康有为过于乐观了。他提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光绪亦政厉雷霆令如流水,短短百日发布了180条新政诏令。

急功近利的太跃进心态,一开始就为变法失败埋下了祸根。

假使康有为读过《毛选》,懂得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样一个革命的首要问题,或许戊戌变法的命运也会有所改变。可是,康有为的个性其实比较偏执,想问题一根筋是他的性格缺陷。比如,任何变法都面临着如何对待既得利益阶层的问题。康有为大力推动官制改革,主张设立制度局作为议政机构,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这显然是对慈禧所掌控的原有政权体系的挑战。必要的重新洗牌固然无可非议,但裁减冗官须把握相应的节奏,否则必然过多树敌——自然这与光绪的主观姿态也密不可分。由于一并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闲散衙门,而且对被裁官员

又没有适当的安置,难怪守旧派对维新派更加切齿痛恨,必欲得康之肉而食之

反对势力的声音,康有为不可能不听到。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会对局势加以考量,也许可能采取一些怀柔或分化的手段。康有为却有着足够的自信。当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问康有为,新政难以推行怎么办?他的语调相当坚决,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二二人,则新法行矣。更要命的是,康有为太过忽略慈禧的感受了。慈禧对变法其实并没有天然的反感,甚至表态:庭议可以专讲西学。维新党人王照曾在《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写道:慈禧但知权利,绝无政见若奉之以主张变法之名,使得公然出头,则皇上之志可由屈而得伸,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康有为却低估了慈禧或者说高估了光绪的能量。当光绪在仁寿殿嘘睨帘外,因顾虑慈禧阻挠变法而叹:“奈掣肘何!”康有为踌躇满志曰: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尽变,而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国。把慈禧使劲推向变法的对立面,意味着新政的路子将

越走越窄。

那么,康有为又团结了哪些同盟力量呢?应该看到,戊戌变法伊始,光绪就接连谕令朝廷大臣举贤任能,令各省督抚保荐品学端正、通达时务的优秀人才参与新政。但在变法过程中,实际提拔的维新人士寥若晨星。在总理衙门,只有张荫桓和张元济倾向维新;在都察院,只有杨深秀与宋伯鲁倾向维新。光绪任用维新人士最堪注意的是,在军机处中选拔了所谓军机四卿”――内阁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著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行政事宜,具体


负责草拟新政谕旨,阅看臣工奏章。官位虽不高,职务很重要,隐夺军机大臣之权,但这距戊戌政变仅半

个月,实际未起多大作用。

当党团同盟的力量十分薄弱时,社会公众舆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支持更显得万分关键,甚至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康有为推行的经济改革,提倡发展工商业,允许民间筹资设厂,强调奖励发明创造,确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然而在具体措施方面,又禁止在前门大街设摊贸易,甚至禁止店铺悬挂幌子,违者重罚,致使平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为之一空。康有为赞成各地开设报馆、发行报纸,并由光绪发布谕旨,宣布大小臣工及一般士民均可上书言事,确实给予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一定的言论自由;然而骤然废除八股取士制度,也被视为断了数百万八股士人的出路,虽然此后作了适当的让步,却在相当普遍的层面得罪了传统的读书人。究其原因,在于康有为有太强的精英意识,以中国数千年陋习未改、民智未开,而主要通过高压手段来改变现状。如此维新,焉能不败?当变法仅有若干书生摇旗呐喊,四野应者却寥寥

无几,新政的寿期只能以日来计了。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重新训政,幽禁光绪、恢复旧制,变法仅历时103天。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谭嗣同等六君子饮刀。戊戌变法就此画上了句号,可叹的是,康有为似乎并未有太多的反思。

毕竟他只是一个思想者,虽然努力成事,但实在不是一个真正能成事的行动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99bc85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