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2022-04-29 18:0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柳永》,欢迎阅读!
柳永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八声甘州》

陈彩虹 13给水2 20131704202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人。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这首诗的意境可悲可叹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反思。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如“对„„渐„„”两个短促的单音节的起句和“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秋之景象,就使读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缠绵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种萧飒高远的秋声秋色*。“是处”、“惟有”等词语又


在转折处巧妙地起着衔接的作用,进而使词作极尽铺陈又语言顺畅。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2b2e695ef7ba0d4b733b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