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有教无类

2023-01-05 06:1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的有教无类》,欢迎阅读!
有教无类,孔子

.

孔子的有教无类,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一,学生无论贵贱,均可接受教育孔子的弟子中有贵族,如南宫适、司马牛;也有贱人,如子张;有善于货殖的富豪子贡,也有瓮牖绳枢的贫民原宪。可见,孔子破除了受教育者的等级界限。其二,不论品行高低,均可进行教育。孔门弟子中品类很不齐一:有的原来是性格粗鄙的人或者是行为不端正的人,有的甚至是盗贼。他们经过教育培养,都能去恶向善,成德达才。《荀子·法行篇》记载: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既云杂,可见是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其三,不分地域国别,广泛招收弟子。据记载,孔门弟子的地域籍贯,包括了鲁、卫、齐、宋、陈、蔡、郑、薛、吴、楚、晋、秦各国,他们年龄悬殊极大,大部分来自平民阶层。可见,教无类确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和教育信念,他也真正做到了对凡来求教的未尝无诲的地步。

孔子有教无类的信念,来源于他对人性的剖析。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认为人们的生性本来是相近的,只是由于习染和教育的不同,使人彼此间的差别悬远了。因此,教育环境对人的作用远远超过遗传。他认为人们虽有良好的素质,但不能自发成才,必须经过学习与教育,才能有所提高,日进不已。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深刻地阐明了这种观点。子路曾问:亦有益乎?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心

.


.

悦诚服地说:敬受教哉!”(刘向:《说苑·建本篇》)

孔子还进一步论述一个人虽然具有爱好仁德、爱好聪明,爱好信实,爱好率直,爱好勇敢,爱好刚强种种优良品质或倾向,但是如果不爱好学问,不接受教育便会产生愚昧受骗,放荡不检,伤身害义,褊急操切,捣乱撞祸,轻率狂躁等流弊(《论语·阳货》)。要避免和纠正这些流弊,只有从事学习,接受教育学则不固《论语·而》)———“学习才不会受蒙蔽,正是这个意思。

孔子推重教育的作用,对教育的作用作了正确的阐发。在他的思想深处,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个人的才能品德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成长。在他的教育活动中,隐含着人人都可以受教育教育教育的人本理念, 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成人,这是有教无类命题的前提。在孔子以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的本质含义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爱人。孔子认为爱人的重要内涵就是教育人、勉励人去努力获得教育。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勿诲乎? 《论语·宪问》,可见,孔子的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立足于人们获得教育。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庶、富、教的理想,兴办私学的实践,无不基于这样的精神[1]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80f0aa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