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案例分析

2022-03-26 22:5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语文课,案例分析,评价,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案例分析

文昌小学 刘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但同时还有很多评价误区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

案例一:课堂上,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比较好时,教师就会夸奖他:“你读得真棒!”这个学生读得棒在哪里呢?不得而知。 反思: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这样的评价语,学生弄不清楚自己朗读“棒”在哪里。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时,应该从朗读的要求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得更好。

案例二:低年级的教师上课时经常会带些小奖品到课堂上,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奖励品,表现得非常积极。可当教师空手进教室时,学生的表现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反思:虽然借助奖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有些学生会把得到奖品当做目标,而把“学习”这一主要任务抛之脑后。

案例三: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爱”一字组词,学生甲站起来说:“爱心”老师点评道:“真棒,你知道的词语可真多” 学生乙站起来说:“爱情” 学生们大笑,老师皱着眉头点评说:“不合适,这个词语不健康” 。学生乙红着脸坐下了。

反思:好奇和认知新鲜事物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也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乙的组词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引导,


然会限制他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惧怕发言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四:一位教师教学《放弃射门》时,让学生对“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都从福勒有高尚的体育风范这个角度来肯定福勒的做法是正确的,是高尚的。老师面对这些答案喜笑颜开。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福勒的做法是错的。福勒没有把握住这次射门的机会,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球员”。这位老师听完这位学生的见解,不作任何思考,马上说:“你的看法是错的,你坐下” 反思: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位学生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是角度不同,所以分析出来的结果也不同。而老师不假思索片面地评价学生的看法,使学生独特的见解陷入困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评价时,教师应在倾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利用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细细反思你就会发现,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类似的评价误区。教育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科学地处教育细节上。因此,我们呼吁:关注细节,走出评价误区,让我们教育变得更科学,更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0d738d84868762caaed5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