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棉花的视听语言分析

2024-01-28 15:2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纪录片棉花的视听语言分析》,欢迎阅读!
纪录片,棉花,语言,视听,分析

纪录片棉花的视听语言分析

一、叙述新颖式 (一)从假想出发

1)节目名称设悬。在强IP化时代,名字对于一档综艺至关重要,是节目品牌在传播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IP可以使其成为一个持续产生影响力的品牌,使节目更具有生命力。节目取名为《如果国宝会说话》本来就带给观众一些有趣的思考,让人不禁联想:如果文物有生命,如果他们能开口说话,那么他们会向我们诉说什么呢?以“如果”为题进行设悬,引发受众思考进而引起受众观看兴趣。

2)叙述角度新颖。《如果国宝会说话》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从国宝本身出发,让国宝自己开口说话,从而使每一个文物都拟人化般地有了属于自己的情绪和特征。每期节目开始前的“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拉开了节目的序幕,把高冷的历史文物瞬间变得可爱、生动、亲切,拉近了受众与文物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易干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

《如果国宝会说话》没有浮华的外在包装,它所拥有的只是历经沧桑、穿越时光而来的国宝本身。节目以第一人稱进行叙述。充分彰显了其文化内涵。

(二)以浪漫为落脚点

1)抒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艺术美的本质归结为“境界”认为情与景高度统一后便自然产生了风骨和神韵。二、体量年轻态


(一)轻体量--碎片化接收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更迭,在信息纷杂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许多信息,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向碎片化接收发展。



《如果国宝会说话》与其他文化类节目相比,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干它的节目时长--摒弃长篇大论的叙述方式,浓缩了节目内容。改往常四十多分钟其至一个多小时的节目时长,每集仅用5分钟来讲述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便干受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迅速了解文物、了解历史,契合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对节目观赏的需求。

此外,《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轻体量与网络传播短、平、快的特性不谋而合。随着两微一端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如快手、抖音等)开始流行,人们以碎片化、可拆解、快节奉、浅显易懂为特征的接受习惯早已形成,而《如果国宝会说话》以五分钟的体量、精美的画面、网络化的语言叙述,让一件件“国宝”活了起来。



(二)文物变“萌物”--萌言萌语

与以往的文博类纪录片不同,《如果国宝会说话》整体风格活泼生动,将文物拟人化处理,以文物为第一视角进行“萌”叙述。放低自己的跪射俑、酷似“奥特曼”的三星堆青铜人像,眉清目秀、静静凝望的人头壶、头上有犄角的木雕双头镇墓兽,仿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6dab28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