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023-09-20 06:32: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课堂,基本,方法,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一步,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依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内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放在全课、单元、全书,甚至三年的总体教学目标中思考,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针对性。

第二步,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

第三步,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三到五个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生成的机会。 第四步,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出恰当的活动和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中有所感悟,达成教学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活动和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教学内容和主题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创造留有空间;三是活动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可以做些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等;四是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第五步,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课堂教学设计精致并紧扣主题,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但遗憾的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


过程中,很多老师并不注重这样的反思,课备好即止,上过即忘,以致自身能力提升得很慢,收获很少,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这一要求。

在上述五步教学设计法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课改理念,通过环节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思考、整合教学内容,而且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生成留有广阔的空间;在环节备课中,第四步才开始进行活动和情境的设计,这样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情境针对性强,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活动轻内容、重形式的顽疾;在环节备课中,突出活动和情境的设计,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和学习方法掌握;在这样一个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使教师的能力在不断反思、不断创造中得到提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目标。 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挖掘教材资源,再创性地实施教学活动。

教材的教学资源可分为这样几类:一是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类的活动性资源;二是美文、诗歌、名言等供学生自我感悟体验类的资源;三是故事、漫画、现象等可供深度挖掘、分析、提问、讨论的资源;四是概念解释、方法指导、资料条文等知识软着陆的信息等。教材中的这些信息资源一定要深入挖掘,充分运用,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与此同时,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关注时代发展的脉搏,吸收学生生活中鲜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总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正确对待教材,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 第二,了解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问自己: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新的教学内容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帮助的?在这部分学习内容中,学生在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等等。通过对学情的深入了解,确立的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选择的教学内容才能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预设的教学环节才能给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经验和体验获得与自己整个生命融为一体的知识、情感和信念。

第三,落实课前准备,强化课后的延伸拓展。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预案。问题开放后,学生的表现及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应做好预设;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预习教材等,鼓励学生质疑设问,并进行一些探究学习。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与此相联系,必要的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里,我们不仅强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他人的问题,更强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自己的问题,尤其是生活中自己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问题。 第四,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afef0b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