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方案

2023-03-08 18:0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方案》,欢迎阅读!
二轮,备考,高三,复习,方案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方案

高三历史备课组

考试依据: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全国卷近五年的高考真题来确定2018届历史高考的备考方向

考试要求:历史学科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重考查学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特点: 历史学科命题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 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作用,因此二轮复习成为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益呢?针对我校高三历史考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历史备课组对下一阶段的二轮历史复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总结起来如下: 一. 二轮复习思路的确定

总的来说,二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网络;对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纠正;对主干知识重点突破,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水平。因此我们第二轮复习复习方针确立为“抓基础、促重点、补漏洞、构建主干知识体系”.体来看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教师要吃透《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考试说明》所涉及的考点与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对照《考试说明》,逐个排查知识点和重点考查内容,查找一轮复习的不足;比较与2017届《考试说明》内容的差异与变化.

第二,要及时总结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如:①重资料,轻课本;重做题,轻反思的倾向;②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③读题、审题粗心;④回答主观题时,思维角度单一,表述无层次,表达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整齐。⑤不能灵活迁移知识等。

第三,要认真反思一轮复习中常规教学的效率。①是否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教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课堂效率如何?能否进一步提高?③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④是否盲目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⑤怎样通过考试和讲评来提高效率?⑥怎样让二轮复习成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

第四,研究分析备考试题,保证训练的针对性。从往届高考试题中寻找共性,从近期试题中寻找趋势,从相同考点试题中找变化,从外地试题中找信息。 二轮复习策略

1复习策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巩固即巩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 完善即完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方法),查漏补缺

综合即综合知识,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即提高思维能力、解题技能、概括能力,提高应试水平和历史学科综合能力.

2复习模式:实施“小步子、大容量、勤反馈、快矫正”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基础主干知识回扣与题型复习相结合。

3复习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方法,形成反思的习惯;教给学生自己查漏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利用好自己的“错误”来切实提高解题能力;强调重视答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第一轮复习


结束后,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却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是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种情况是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死读书,平时复习时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缺乏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种情况是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大型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方法与习惯。 因此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严格落实教学常规。 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环节; ②重视建构知识体系,抓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忌以点带面; 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梳理总结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中西政治文明的创,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外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等。 ③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和重点突破,即展开有效联系,形成专题体系。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怎样展开有效联系呢?一般依据热点问题进行有效联系。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在复习中,一方面要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但有效联系时一定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④重视限时训练,规范训练,题型专练等。利用12+2专项练习系列,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每一套题都需要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如首先关键词,分点等);后期将对学生进行题型专项训练:如针对文字史料型选择题,观点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论证分析性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图片、图表型选择题,程度性选择题,探究型选择题,评价型选择题,史学范式型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5类即主题类非选择题,比较类非选择题,特点类非选择题,观点评述类非选择题,示、认识类非选择题。

第三,继续分析高考历史试题,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专题复习与训练的指导性。整合真题,探寻规律.整合近五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印制20122017全国卷历史高考试题,每一套题学生用一节课(45分钟)完成,之后学生探讨每一道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列表归纳总结近五年高考试题必考点、常考点、偶考点和未考点,把握命题规律,预测2018高考命题趋势和考向。

2018.3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3f0b32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