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老师用

2023-11-14 14: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滕王阁序老师用》,欢迎阅读!
滕王阁,老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滕王阁教师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朗读与预习

.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复习典故(略) .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a1b799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