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原文 注释 按语 译文 原典解读

2023-04-22 19: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原文 注释 按语 译文 原典解读》,欢迎阅读!
按语,隔岸观火,译文,注释,原文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唐朝乾康的《投谒齐己》有“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一旬。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秦相范雎,向他指出白起很快就要代替他的位置了。范唯于是施计策离间了秦王和白起的关系,秦王最后处死了白起。赵国隔岸观火,除去一害。

原文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公开的。乖,悖乱。指矛盾显现,秩序混乱。 ②阴以待逆:阴,暗中。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唯:戾,凶暴。恣雎,肆意妄为。

④顺以动豫,珠顺以动:本句出自《易经》“豫”。意思是顺时而动,顺其自然。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


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译文

在敌人内部矛盾公开化,走向分崩离析之时,应该暗中等待他们的局势不断恶化。等到敌人肆行无忌、自取灭亡的时候,再顺势而动,坐收渔人之利。

敌人的气势浮躁,这时候攻击他,他就会把戾气发散在你的身上,明智的办法就是离他远远地装作不关心,让他们起内乱。东汉末年,袁绍失败之后,几个儿子争权夺利,袁尚、袁熙兄弟带着几千骑兵投奔辽东乌桓。当时辽东太守公孙康倚仗自己远离中原,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管制,独霸一方。曹操击败乌桓后,袁氏兄弟只好投奔公孙康。有人劝说曹操进军讨伐公孙康,捉拿袁氏兄弟。曹操说,不用着急,公孙康自己会把二袁的首级送上门来的。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回许昌,公孙康真的派人送来了二袁的首级。大家都问曹操为什么如此料事如神,曹操说:“公孙康害怕收留二袁会带来后患,如果当时进攻辽东,就会逼迫二袁和公孙康一起拼死抵抗。我们退兵回许昌,外部威胁消除了,公孙康就会认为二袁有害无益,一定会收拾二袁。”有人说,这就是兵书说的火攻之法,按照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fa0766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