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022-12-23 10:4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欢迎阅读!
何在,事事,班级,有事,人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作者:曾香莲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18年第10

【摘 要】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维护,对于实现班级管理基础目标,实现德育教育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中,从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奉献精神、体现学生价值等方面对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集体意识;行为观念

班级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其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机会的同时,需要学生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班级良好的空间状态,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积极作用。然而,传统教育理念下,班级管理工作多由班主任一人完成,这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这对于小学德育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为了能够做好对学生的德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素质发展,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目标很有意义,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树立集体意识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想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以及各项班级活动,就必须要先树立起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能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对同学和教师产生信任感,真正做到将班级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先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确立自己的家长地位,深化自己在班级中对学生的监护作用,在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师的爱护,从而对班主任产生依赖感。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多设计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班级活动来相互了解,并借助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来提高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构建起家庭式班级状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就是自己的家长,同学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而也能够将班级看作是自己的家。当学生形成这种意识时,他們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就会明显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也会因此有所提升。 二、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奉献精神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是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个人主体意识盛行,奉献精神价值弱化,这种情况不仅在社会中有所表现,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关系,存在过于自主的情况,在班级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管自己的小天地,班级活动主动性较差,前后桌同学的橡皮掉在地上,都不愿意帮助拾取,这不仅会影响班级和谐,为班级管理带来难度,还会引起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错位,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借助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案例来帮助学生逐渐改变自己错误的价值观念,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好少年。例如,在班级劳动活动中,班主任作为班级当中的一份子,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由此带给学生观念上、行为上的影响和促动,让他们意识到班级劳动活动不仅是班级的,更是自己的,从而促使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主动参与到班级劳动当中来。

实际上,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乐于参与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的,这是幼儿心理发育的必然表现。当前学生所表现出的过于自我的情况,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和教育行为失当所导致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改掉和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当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在班级生活中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时,才是他们身心健康发育的正确状态。

三、精心布置班级活动,体现学生价值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班级中渴望被关注,以追求和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是他们心智发育的必然需求。基于这方面的认识,班主任可以通过精心设置一些班级活动来为学生创造表现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需要,从而在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同时,体现出学生在班级中的独特价值,并借助该工作来实现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主动性的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借助自己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关系等各方面信息的全面掌握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能够发现他们的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特定的班级活动来实现对学生价值的放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认同。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愿意唱歌,班主任就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些歌唱类文娱活动,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作为班级当中的文艺委员,负责班级的文艺活动组织策划工作,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在为班级管理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是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的重要措施,其对于实现小学教育阶段的全面素质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其要深刻认识到学生虽是幼苗,但有无限力量,所以别怕他们做不好,要给他们机会去尝试、去参与,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长,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养成教育,实现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多方面的进步,帮助他们在全面素质方面有所提高,真正成为拥有全面素质水平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乐胜,彭振静.浅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吕律.人本管理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1):149-15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8a53a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