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鉴赏

2022-09-07 14:0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鉴赏》,欢迎阅读!
园田,课文,鉴赏,居少无

·少无适俗韵》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但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b0c2cc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