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408

2022-04-24 15: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408》,欢迎阅读!
语言文字,一则,运用,练习,答案



五、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千五百多年前,官场失意的谢灵运,带领一班家仆,从上虞南山一路伐木开径,经新昌,过天台,至临海,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道路。为上下山方便,他自制了前后齿可装可卸的木屐。未曾想到的是,( )。骆宾王、贺知章、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贾岛……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诗人们荟萃沃洲,漾舟剡溪,驰骋会稽、四明、天台三山,击节吟唱,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恢弘壮丽的唐诗,也留下了这条逶迤绝美的唐诗之路。今天的浙东古道已被千年时光冲刷得面目模糊,而踏足其间,依然有郁郁诗情、悠悠古韵扑面而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阳光、积雪和落叶,还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层层覆盖

B.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还有阳光、积雪和落叶层层覆盖

C.阳光、积雪和落叶,还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将把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层层覆盖

D.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还有阳光、积雪和落叶,将把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层层覆盖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8A 19D

(示例)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和深情相拥。 20【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上句“为上下山方便,他自制了前后齿可装可卸的木屐”可知,上句的主语是“他”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CD;再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和下文“骆宾王、贺知章、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贾岛……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可知,“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要紧承下文“骆宾王、贺知章……”的标准,可排B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时光”“冲刷”和“悠悠古韵”“扑面而来”都是把抽象之物当作具体之物来写,因此,运用了拟物的手法,属于比拟手法;“古道”“面目模糊”是拟人,也属于比拟手法。

A.“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君子之间的交往比喻成像水一样淡泊;而小人之间的交往比喻成像酒一样甘甜;同时,两者之间的交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对“一”,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对仗十分工整;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丝竹”用来代指音乐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秋思”之“落”属于把抽象之物当作具体之物来写,是拟物手法,拟物属于比拟。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中“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缺少主语并且语序不当。根据文段“……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可知该句主语为“古道”,因此让“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中的“古道”做该句的主语,修改为“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

同时,“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语序不当,因为该句“见证”后是“人与自然”,根据对应原则,因此对应的词语应该是“一见钟情和深情相拥”。 修改后为: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和深情相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222b40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