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1-14 01:4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存在,分析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民营经济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类民营企业在此之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一方面民营企业具有经管灵活、市场适应性好、易于调控等优良特性,但同时民营企业也存在管理方式不科学抗风险力差以及发展力匮乏等问题,在此之中,财务管理无疑是最令民营企业管理者头疼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立足当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探讨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标签: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拥有不下千万数量的各类民营企业,超过全国企业总数90%比例,可见如今民营企业已是我国经济组成部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经济运行对经济运行及社会稳定都有决定性的作用。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改革深化、中国加入世贸推动全球经济融合,在这些新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整个发展环境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市场形势也对财务管理的理念、内容和目标造成了巨大冲击,针对这一新环境下的新形势,及时发现管理问题并通过财务管控创新等方式解决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结构混乱导致管理无需,利益分配不当

民营企业包括个体、私营、合作经济以及民间资本控股等股份合作形式,而在民营经济中经常出现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合一的情况,进而造成独断专行说合伙人分歧等管理无序的场面。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过分依赖这种非理性的模糊的管控关系,这无疑会增加决策失误和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的机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初始人员极易因为利益分配、二次发展等问题产生意见分歧,管理者经常会排斥主权资本的注入,在这种环境下,不但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及时创新,还会加速激化企业内部各类矛盾,更有甚至导致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彻底决裂,演变成利益吞食和结构崩塌。伴随着人才外流、技术断层,导致树未倒,猢狲先散现象。毫无疑问,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保持企业活力有着重要作用。



2.管理者素质低下,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创办管理者不乏个体商户、农村商户以及离职公务人员,其中大部分管理者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经营管理培训,管理理念落后、素养不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而在其他的企业中,又会出现具有高素质的管理者片面追求技术发展而不自觉忽略财务管理不对财务报表中体现的各项指标进行考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许多时候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只注重控制而忽视管理,从而造成了一些列不明显的隐患,随着企业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这种隐患的危害力就会慢慢扩散,甚至造成企业的衰落。






3.资金管理不科学,忽视日常现金流量管理

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资金的管控却往往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所在。许多民用企业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计划,也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虽然不会立即暴露,但在出现机遇与挑战之际,民营企业便容易出现片面审视问题,盲目追求发展等心态,而隐藏在盈利表象背后的财务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当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出现变动时,亦或是原有债务到期、成本提高等情况都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内部变动,财务风险就会随之进一步扩大。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不少民营企业只能单向压缩运用资金,往往却又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拖欠工资、贷款不支,整个运营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行。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案对策

1.明确组织结构,实现分层理财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是目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的基本框架,这一组织结构一般从企业的成立初期就存在,因而在企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起着决定支配作用。但这种管理形式对于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力,因而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就需要及时明确相应的组织结构。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无疑是十分科学的经营要点,能够推动整个管理工作的权责分明。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通过明确的组织结构,分配好签批、审查等环节,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规范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在推进企业的生产营销的同时,将相应的财务管理进行对应性延伸拓展,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实现财务管理的层次化延伸,在综合考量企业发展营销的具体情况后构建预算管理,使各项指标衡量更为科学合理,预算与编制、执行等责任指标进行更为明确的分担,最终实现分层化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获取更为完善的财务预算信息。



2.强化行政监督,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水平

针对企业财会工作的合理有序性,我国配有针对性的《会计法》并以此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因而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是可以运用这一法律法规实现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而必要的监督措施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会工作质量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营企业在进行财务运行监督时,要依据相关的管理条例合理的开展工作。比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所明确划定的六项基本职能要求,因而相关单位需要严格遵守章程,使用符合相关条件的财会人员进行职能复杂。合理的开展人事任免另据《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规定,财务管理中应以财会工作作为中心环节,构建多部门合作的财务管理体系,针对民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经济管理,同时与政府经管部门的密切合作。






3.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管理预算化、信息化

增加民营企业中经济运行的整体控制效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在开展制度建设时,要依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形势,同时考虑自身的内控管理实际情况,做好立足于整体考虑的综合考量。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当围绕企业的营销利润,做好财务预算工作,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经营确定合理的资本支出范围。将以销定产作为基本原则,合理地确定生产预算,做好材料费用的管控和产品成本的汇总计算,推动成本与现金的审计更为合理,并依据审计结果绘制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另一方面,对于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而言,如何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同样是管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依据信息管理技术及时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增加财务信息的采集面和拓展渠道,构建符合本企业特色的财务信息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日渐发挥起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其对于利润的开拓、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经济增长的推动都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企业在面对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经受到财务风险的威胁。因而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模式转变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旦财务管理与自身的发展出现脱节,则有可能会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因而相关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玉双.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5.

[2]邓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26.

[3]吴剑毅.福建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J].商,201547.

[4]路遥.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36.



[5]周鑫,戴文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502f3c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