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杯》精品教案_10

2022-07-30 05: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杯》精品教案_10》,欢迎阅读!
顿挫,选读,杜甫,宋词,唐诗

怀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中抒发的宦游疲倦、漂泊孤苦的悲凉苦闷之情。 一、导入

二、文学常识

(一)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史”“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胸怀天下,悲悯黎民,又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底层社会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二)四个时期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食友朋”。这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du武。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49岁后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诗作:《蜀相》《登高》《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三)关于“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的深沉、浓郁,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怀才不遇,命途多舛,壮志未酬,怀亲思友。 顿挫,指语意、语势的高低、停顿与转折。 三、教学过程

1、通过“旅”字看背景



1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小组讨论作答) 方法指导:本诗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

①描绘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思想感情。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意象 细草 微风 阔岸 危樯 孤夜 独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意象 低垂的星空 辽阔的平野 涌动的月影 浩荡的大江



2

画面 意境 情感 漂泊无依 孤独寂寞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 寂静凄冷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画面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 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平野

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意境 情感 雄浑 孤苦 伶仃 阔大 无依无靠




3、通过“书怀”悟实情

思考:1)如何理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提示:变成陈述句,联系学过的诗体会作者思想回答。

明确:我的名声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不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很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在《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可以看出一二),但这种理想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以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虽年老多病但休管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说反话其实内心希望“因建功立业而出名;希望到老病才休官,而非现在受排挤”。这句话揭示了杜甫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思考: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方法步骤:一叙、二析、三评。

明确:叙述:比喻

分析:作者把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评价: 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之情.也体现诗人初离官场的自在感,解脱感。 四、总结: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书怀”悟实情 艺术手法:

由近到远,由下到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比喻 五、拓展延伸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80e3b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