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01·沁园春长沙

2022-07-19 15: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识点01·沁园春长沙》,欢迎阅读!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知识点01《沁园春·长沙》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作者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3、关于“词”

1: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 58字,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2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3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二、拼音

舸(gě)争流 挥斥方遒(qiú 遏(è)飞舟

三、词类活用

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

四、重点词语

1. 漫江 满江。 漫:满、遍 8. 峥嵘岁月稠 峥嵘:山势高峻,比喻不2. 百舸争流 舸:大船 争流:争着行驶 平常 稠:多 3. 鹰击长空 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9. 恰同学少年 恰:正当、刚好 有力 10.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4. 鱼翔浅底 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11.书生意气 书生:读书人,指青年学生 轻快地游动 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 气:意志和气概

5.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一切生物 12. 挥斥方遒 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秋天:深秋 13.激扬文字 激扬:激浊扬清 6. 怅寥廓 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14. 粪土:把……看做粪土 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 15. 击水:游泳 7. 谁主沉浮 主:主宰 沉浮:事物16. 浪遏飞舟 遏:阻止 的盛衰、消长 五、课文理解

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下阙:回忆往事,寄托胸襟和抱负。 2. 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

4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3. ①上阙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 上阙中的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特点:万类霜天竞自由。(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②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③如何理解起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为何要倒装? 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主人公的形象。 ④“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深秋的季节里,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奔流不息的江水,忧思万千!冲淡了“寒秋”带来的凄凉感,使得抒情主体形象更为高大、伟岸。

4.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深意: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作用:上阙交代时间、地点,写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景,并生发感慨,设问;下阙

1




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巧妙作答。因此这三句在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在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中流击水图的情景中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的正是我辈同学少年。 7“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8. 内容概括

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香到生机勃发的秋景图,畅想“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的生命状态。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表现了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9. 艺术手法

1)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 2)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写景) 下阕:忆、记 (叙事) 3)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远眺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对比、点面结合

近观 江中 漫江碧透,

万类霜天 百舸争流。 自由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仰视 天空 鹰击长空, 俯视 水底 鱼翔浅底,

4)用词富有表现力,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尽”写出了色彩的浓;“透”字写出了水之清。“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这些词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富有生机活力。 “击”,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动作性强,指涉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翔”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轻快自在。体现的亦一种拼搏。 “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写出了万物共享自由,随心所欲地生存。 4)多处化用典故。

“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同学少年都不贱” “挥斥方遒”出自《庄子·田子方》“挥斥又极,神气不变” “粪土当年万户侯”借用汉将军李广不为功名所惑的故事; “中流击水”化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的典故;

六、 拓展提升

1.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的形象与柳宗元的《江雪》中“独钓寒江”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做,表现了诗人与恶势力不妥协的心志,两诗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不可相提并论。 2.背诵默写全词。

3.阅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da2ea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