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知识点汇总特别归类!

2022-04-20 01: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知识点汇总特别归类!》,欢迎阅读!
知识点,下册,归类,汇总,单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要求的因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写出运算的定律并计算。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3.251.98 10.321.98 2)计算。

0.6+0.4-0.6+0.4 38×99+9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9c3043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