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李颀阅读答案鉴赏-古诗-赏析

2022-09-22 14: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琴歌》李颀阅读答案鉴赏-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析,鉴赏,答案,阅读



《琴歌》李颀阅读答案鉴赏-古诗-赏析

【注】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后面

“楚妃”也是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其作

用。

【答案】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城垣静默、乌鹊惊飞、

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的凄切、幽邃的深秋月夜图。与前两 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低沉压抑,以哀景反衬乐情, 即便秋气凛然、凄冷肃杀,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为下文写 弹琴,以及琴曲之美作铺垫。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先要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一一月、城 头、

半飞的乌、霜、万树和入衣的风,明确诗人所描绘的是一幅凄凉 的深秋月夜图。然后分析全诗的内容,看到第一联与第三联的欢快, 就能明确第二联其实是在起反衬作用的。(2)有人评论:“李白《听蜀 僧濬弹琴》以形喻声,韩愈《听颖师弹琴》绘声见情,然而,李颀的

1






《琴歌》并未融情入声。”你同意“并未融情入声”的评论吗请说明 由。

【答案】示例不同意。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描摹琴声,但从

者的反应角度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优美动听和极强的感染力。

“清淮

奉使千余里”,奉命出使,客去清淮,离家万里,怀乡之情忽起。“敢 告云山从此始”,人生苦短,官场奔波劳累,归隐愿望萌生。虽然琴 乐不是诗人所奏,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愿望皆由琴声所起, 实为 融情入声。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从诗句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入手,第 四联

写景是为表现琴声的感染力,最后一联中诗人从“奉使”到“敢 告云山”的转变亦是因为琴声的感染,由此可知诗人早已“融情入声” 了。

琴歌李颀阅读答案鉴赏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 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 而动了

2






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 又向往在诗酒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 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 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

铜炉香绕,

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 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 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47e88e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