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早恋现象

2022-05-01 19:2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早恋现象》,欢迎阅读!
早恋,看待,正确,现象,如何

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早恋现象



唐翠珠

曾经读到一篇关于中学生早恋的文章,心里别有一番感受。青少年时期的情感体验,几乎是每一个人成长中必有的故事,这种体验既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它既神秘又茫然,既含蓄又可爱,既纯洁又脆弱。随着青春时节的到来,心情的萌动,早恋梦幻的画卷也悄悄打开。当然,伴着幸福而来的还有一丝苦与涩,一点烦与忧。

青少年的“早恋”于成人的恋爱不同,他们大多是对异性的倾慕之情,暗藏心底,久久回味。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既是人性的本能,又是人生的乐趣。但如果把这种情感付诸于实际行动,具体地去追求一个目标,去体会其中的苦与乐,这便是早恋了。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先生在其著作中曾经写到:“爱情之美,就在于它有似一层薄薄的面纱,越朦胧就越神秘,越素雅就越动人,这正是倾慕一个异性所给人的感觉。但是,人们一旦将这层面纱撩开,看清了其背后的一切,你也可能感觉就不同了,这也多是早恋给人的感觉。”打一个比方,青少年对异性的倾慕,就犹如品茶——可明目沁脾,升华人的情感;而青少年的早恋,则如饮酒——会遮目眩心,飘飘乎,皆为幻觉。

一般说来,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根据其发展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单纯地对异性的倾慕。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与之接触密切的同学、邻居或朋友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青少年普遍认同的青春偶像上,还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所崇拜的异性长辈、老师等人身上。倾慕的对象范围较广,倾慕的程度较浅,一般仅停留在一种想与对方相处的愿望上。

第二,对异性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种情感从发生到结束都仅仅停留在当事者一人的心里——他(她)都是在心里暗恋对方,而不会主动地去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也许,当他(她)已对心上人“爱”得痴迷的时候,而她(他)却一无所知,甚至还会对另一个他(她)“爱”得发狂。

第三,即是“揭开面纱”的恋爱。恋爱双方都已知晓对方情感,并已向对方表明了心迹。他们仿效成人恋爱的方式,交往密切,亲密的程度如胶似漆,但同时又逃避家长、老师的“耳目”,一般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二人的关系只有非常“铁”的朋友才知道。

如今早恋问题不仅是困扰青少年的普遍问题,而且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粗暴的干涉是“早恋”的大敌,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雪上加霜,严重伤害青少年的情感,从而导致他们逃学、堕落甚至自杀。据心理学家们调查,结果表明早恋是引发青少年自杀的第二位因素,而其导火索则正是家长、老师们的粗暴干涉。对于早恋,粗暴围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简单的说教也只能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厌倦,只有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施以细致而正确的引导,才能升华他们的情感,纠正其恋爱观,树立恋爱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为日后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对于中学生早恋问题,我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属到道德品质的范畴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越来越丰富,身体的发育水平和发育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理上的性早熟必然会催化心理上的性意识的提前发展。此外,文化生活的丰富、思想的解禁、外来文化的冲击、传媒的刺激都直接或间接地向成长中的青少年灌输着各式各样的恋爱观、爱情观、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众多的观念的冲击,发展中的青少年们应接不暇,盲目的选择必然导致人生道路的偏离。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以后,他们势必会犯一些“成长中的错误”,这就非常需要一些能够陪伴其度过“青春危机”的良师益友。此时,那些博学广识,宽容平易,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和家长们一定会倍受欢迎。由此看来,陷入“早恋危机”的青少年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呵斥,是建议而不是命令,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断然杜绝和制止,这一切都源于教育者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深入了解,源于其个人的修养和人格的魅力。教书育人,我们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未来的生活、人生的道路铺就基石。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宗旨和内涵也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教会求知、教会创造、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教会生活……是当今教育的使命,它扩大了教育的功能,并提高了对教师在学识、品德、技能乃至人格上的要求。

在做学生恋爱指导的时候,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澄清自我认识。即帮助学生了解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挣脱虚荣的禁锢,重新塑造自我形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多数陷于“早恋”情结的青少年都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向学生讲授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促使其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扩大学生的社交圈。相当数量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社交渠道单一。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生活内容使得学生相互间交往贫乏。学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邻近同学、相同爱好者以及相同经历者之间。学生在长期相处的条件下,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经历,他们便容易产生互相欣赏、猩猩相惜的情感。当学生交往的对象局限在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同龄伙伴中时,便会对其中的某一个最亲近的异性伙伴产生情感上的依赖,久而久之便生出爱慕之情。如果我们设法丰富学生的社交内容,扩大其交往的队伍,把他们放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去锤炼,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青苹果”早熟。

第三,调查学生家庭背景,及早发现“情感危机”。据调查,15%20%“早恋”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或正在经历着情感危机。由于早期的感情经历中缺少父爱或母爱,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会在异性同伴中寻找相应的情感,以弥补以往的情感缺失,达到心理的平衡,这些学生在成人后也会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择偶。因此,在学生的“恋爱”情结发生之前或发展之初,及早发现和弥补其“情感危机”,就能预防学生的“早恋”,使其情感沿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此外,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家长、教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情,定期开展活动,为学生释放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并促使其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从而摆脱情感的纠缠。

总之,中学生“早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教育者发挥其个人人格的魅力,运用科学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陪伴学生度过人生发展中最绚烂、最迷茫、最脆弱的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05354c2f60ddccda38a0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