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与一桶水

2023-03-24 06:3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杯水与一桶水》,欢迎阅读!
杯水

一杯水与一桶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是教育子中的行话,流行了很久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那“一桶水”,就有了些个疑问。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的原义,也许是说教师应该比学生多一些知识,或者说,教师原本就应该比学生知识丰富。在知识文本化的时代,你读的书装了五车,你的学识就很富有,所谓学富五车。现在知识爆炸,知识以文本非文本的形式迅速地产生、传播、更新,社会进入学习化时代,获得知识除了从教师那里,更可以从教师以外。孔子所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已是普遍的事实。

问题是,有的教师把他的那“一桶水”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泉”,以为从师范学校装来的那桶水可以用到退休而不馊。还有的教师以为有了“一桶水”足以对付“一杯水”,甚至认为对付“一杯水”根本用不了“一桶水”。这是典型的教书匠思维,他们没有看到“一桶水”与“一杯水”关系的本质,也没有看到这杯与杯、桶与桶是不同的,当然也不会去思考水的质量

时下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缺陷是教师照本宣科,考什么教什么,一切依据“标准”去做。“教参”、“教案汇编”、


“名师授课实录”、“课件库”让上课成为“傻瓜机”时代。现成的东西多了,教师反而不会上课了,加上评价机制的问题,教师就不再需要个人风格了。评职称才想到要写论文,写论文才知道应当看一看别人的论文,看了别人的论文才知道自己……这种情形真是可怕。

媒体说现在的教师不读书,40岁左右成为高级教师后进取心全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就着“一桶水”一辈子慢慢地流淌。教学不是按指令去完成一项任务,教学是创造,教学需要激情。创造和激情需要教师的“一桶水”是流动的、新鲜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仅仅依靠知识的量驾驭学生之上,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今天的教师已经不能够取得知识量的优势,学生也不是“一杯水”就可以打发的。

教师应当勤于进修,敢于破除狭隘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我们用什么样的桶去装什么样的水。我们要从学生的终身出发,去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服务。教师无法照耀学生的一生,但可以提供“一桶水”,必要时,我们还应该提供一条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2253dd360cba1aa811da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