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服务

2022-04-11 21:2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服务》,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老年人,视角,需求,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服

作者:吴晓艺 梁笑芬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01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进步,老年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学者龚雯认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源于衰老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维持和恢复主观心态平衡,实现充实、满足和尊严而引发的一种渴求状态 。而老年人精神需求普遍包括四个方面: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人际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老年人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面对银色浪潮的来袭,我们应在满足物质及生理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老年人精神及心理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況及影响

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既包括家庭成员提供的情感慰藉,也包括其自身通过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获得的精神支持。后者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定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获得社会归属感。目前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心理服务主要是直接性服务,即由养老机构或社区直接针对老年人心理需求供给服务,如心理辅导、文娱活动等。但是,中国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满足整体而言是较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活动与精神慰藉需求满足程度不高;二是家庭难以关注到其心理需求。三是老年人心理疾病相关的社会倡导及政策支持不足。由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未得到关注或回应,容易对生活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无用感等心理体验,并伴随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我國老年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的满足情况还不是很乐观,精神需求还比较匮乏,供需矛盾突出。 二、老年人心理需求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及困境 (一)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从微观层面的心理需求方面的社会服务介入主要是个案、小组及社区活动。个案主要是透过个别化服务满足老人倾诉愿望,协助他们将不良情绪疏导出来,同时注重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等。老年服务中的小组社会工作是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小组,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帮助老人弥补因退体而造成的社会脱离,克服因丧失而带来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等,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比如老年痴呆预防小组。老年社区活动是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合理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减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与提升老年人的自我实现感,比如老年人舞蹈表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a14a5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