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重点

2022-12-21 08:2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学概论重点》,欢迎阅读!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重点

感觉中的美学:既繁芜复杂又充满魅力的学科 历史中的美学: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

原因: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时间很短(1750年)。它也是一门年轻的、不成熟和最富有争议的学科,很多概念至今没有定论

西方美学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感性的审美意识产生与发展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到古希腊 美学思想:理性的美学思想产生与发展在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

独立学科:独立的美学学科产生与发展在18世纪中叶到德国古典美学时期 出现的标志为鲍姆加通出版《感性学》(也就是现代中的美学)

理性的美学思想和感性的审美意识不同在于形成了明确的美的观念、概念和范畴

理性的美学思想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得以存在和传播感性的审美意识是以原始人的生产活动得以存在和传播 美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古希腊) 柏拉图《大希比阿斯》: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诗学》:美是和谐

两大学科: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休谟)德国理性主义美学 总结了古希腊以来的审美创造和艺术创造的经验 美学的第二个繁荣时期(德国古典美学时期)

康德的三大批判1、知《纯粹理性批判》意《实践理性批判》情《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三大卷

功利说:苏格拉底认为美在事物的功利性,事物能满足人的功利要求的好的,善的、有用的价值 美与善、美与有用相一致”“一切有用的善的东西是美的,反之是丑的 理念说:把美看成独立于现实世界和个人之外的客观存在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相信有永远不变的美本身或美的理念

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在这当中美具有没有目的,但又含目的性的形式

黑格尔绝对的精神是世界的本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美中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作品的意蕴的显现

美是关系说:狄德罗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肯定了美的客观性,美在客观事物的关系,在美的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由于对关系的概念,完全没有与社会历史深刻地联系起来。

美是生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的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或让我们想起生活,那就是美的 分析了社会中人物形象的美

自然美也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而产生的

进步意义:1、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观点的批判,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肯定了美和其他美学范畴的客观性 2、把美建立在广阔的生活基础上,并且研究了社会美主要是人物的形象的美,和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

缺陷:1、从人本主义出发理解美和生活的本质,不理解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基本内容 缺少辩证法的分析,无法把应当如此的生活看作是社会发展 愉悦说:休谟说美是愉快,是事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

移情说:李斯托威尔主张把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而使我们感到美 距离说:爱德华·布洛主张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就产生了美 我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讨论可以归结为


主观说:吕荧美是人的概念和社会意识,是主观的抽象的同一个东西,美是物在人们心中的反映,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观念

高尔太美是人的主观感受

典型说:蔡仪美具有客观性,物的形象美不依赖于作为鉴赏者的人而存在

主客观统一说:朱光潜所谓客观是指美必须以客观的自然事物作为条件;所可主观是说单纯的客观事物还不能成为美,要等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然后使成为物的形象时才有美

人本说(实践说):李泽厚1、从人本主义出发认为人是万物之源,美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生活

2、美是社会性与具体形象的统一,美就是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着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

根据美的事物存在的领域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 根据美的事物的运动状况分为动态美、静态美

根据美的事物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容(内在)美、形式(外在)美 根据美的事物的表现形态分为壮美、优美、悲剧美、喜剧美、荒诞美 自然美的特点

它是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和形象区别与艺术美和社会美 它具有易变性 它具有自在性和自发性 自然美的审美价值

自然美是人类一切审美创造的基础,因为: 它为人类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自身美的形式和形象 它为人类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自身美的规律

它为人类诗意化生存(审美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

(论述)对自然美保护与改造的总基本原则是根据自然美的基本特点进行改造,使雄者更雄(泰山)、秀者更秀(黄山)、险者更险(华山),强化自然景观的原有风貌(注意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美在社会性,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性

自然美重在形式,社会美重在内容。但不是所有具有社会性的事物都是美的,关键在于它们的社会性水平是不一样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形态是美的,它们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美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社会美具有直接的功利性

艺术美不能不能满足人的直接功利性,它是一种间接性的 社会美的审美价值

它是人的极其肯定本质力量的直接体现,最能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它广泛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决定于一个社会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它存在于生产劳动实践、社会变革、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科学实验实践活动 它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社会美的根本是人的美,没有人的美就没有社会美 人的美包括自然形体美、外在形体美,核心是心灵美 心灵美创造的关键:塑造美的心灵

心灵美的构成因素:情(高尚的情感)知(聪慧的智力)意(坚强的意志力) 心灵美是人的语言美、行为美的内在根据 没有现实美就没有艺术 没有新鲜感就没有美感

艺术的特性主要表现在1艺术的本体是精神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7cec8b6529647d272852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