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

2022-07-13 02:4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名词解释,康复,字母,顺序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医学和占卜方面。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的制化 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合称。 【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B【禀赋:系指父母授予子女的天资与体质。

C【春夏养阳: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D【导引调摄是指通过形体的运动,来导引气机、畅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 F“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G【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损害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常见病。 【刮痧调摄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刮痧器具释术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形成痧痕,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H【合谷:大肠经原穴,调理大肠经气。通经活络、镇静安神、泄热止痛、祛风消疹。临床退热要穴。

J【疾病 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健康 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调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

【精神调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主动清净养神、情畅神、适时调神、修性治神等方法和手段,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或促进心身康复的一种养生方法。

K【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L【劳逸损伤: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过逸是指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而言。

【冷泥为来自井底的冷泥浆,称之为井底泥,治疗妊娠胎热造成的胎动不安,以及风热头痛等疾病。冷泥浴对于四肢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紫斑、消化道溃疡、机体软组织损伤、高血压、妇产科疾病有较好康复作用。 【六字诀:肝:嘘,心:呵,脾:呼,肺:呬,肾:吹,三焦:嘻 Q【气质: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特征。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清净是指保持心理需求、动机以及情感的平衡,处于淡泊名利、思想虚空和情绪宁静的状态。【养身既凝神敛思,神气内守。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情志:是人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 【情绪: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

【秋冬养阴: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

S【生命:是生物大分子(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形式,由物质、信息、能量三种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运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内外环境选择性反应的属性。

【适时调神是指顺应一年四时气候交替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调摄心理状态和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养生方法。 【睡眠调摄:卧室最好坐北朝南,床宜高低适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为好。软硬适中,在木板床上铺垫10cm右棉褥为佳。睡姿右侧屈膝而卧,孕妇早期右卧、仰卧为宜,中期和后期的最佳卧位是左卧位。早晨5~6点起床,晚上22点左右就寝较合适。

【衰老 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

【顺应四时 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 【食物的滋养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 【食物的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T【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形态。

【广义[胎教]就是胎儿养护,涵盖了养胎的内容。依据胎儿身心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有计划地营造母体内外环境,以促进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

【侠义的胎教,仅指孕妇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以期“外感而内应”,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

胎教的目的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胎儿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从第十周开始。

【烫洗疗法:选配某些中草药制成煎剂,趁热进行局部或全身浸洗,以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适合风寒湿痹及各种跌扑损伤。

【天枢:大肠募穴,通调大肠腑气、调理气血。用于腹胀、便秘、泄泻、月经病、肥胖症的康复治疗,对胃肠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贴敷疗法:将加工处理后的药物,借助薄贴、油膏、敷贴等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外治法。疏通经络,用于痹症、萎证、骨折、伤筋等病症的恢复期,亦可用于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症。 【推拿调摄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将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经络和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的一种方法。

W【外治:中药外治法是以中草药煎煮或捣烂之后,通过对全身、局部、腧穴,进行熏蒸、浸浴、烫洗、敷贴等方式,达到养生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

X【心理年龄: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修性治神就是通过人格的修养、重塑而调神治神的养生方法。

【熏蒸疗法: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身体,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目的的方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证,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症。但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肝炎、肿瘤,或孕妇、父女月经期间,不宜采用。

Y【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由于其主诉症状多而不固定又称其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体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又频繁出现不健康的生理状态

【养生就是保养人体生命,是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人体生命进行调护、保养的行为活动。

【药物调摄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患者体质特征和证候类型,通过中药内服或外用,以增进建康,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形神功能障碍,从而促使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断能力和一种心理状态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怡情畅神是指保持情绪情感的怡悦和愉快,勿大喜、悲、大怒等负性情感,使心情舒畅、豁达、乐观,从而气机调畅,心身健康的养生方法。

饮食调摄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饮食来调整机体状态,以增进建康,延衰益寿或促进机体康复的调摄方法。

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元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是人体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熨敷疗法: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熨敷患处,借助药性和温度的物理作用,是腠理开阖、气血通调,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湿痹、肌肉萎缩、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血虚寒凝等症。

Z【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中医养生学,实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类强健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实用科学 【中医康复学实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针灸调摄法:在中医养生康复理论的指导下,以调整经络气血、刺激腧穴为基本手段,采用针刺、艾灸、拔罐及刮痧等方法,激发并促进营卫气血运行,和阴阳,养脏腑,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目的的调摄方法。 【子午觉:子、午之时,阴阳交界,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一般以30分钟~1小时为宜。

【平和质】:肥瘦匀称,健壮有力,毛发润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既耐寒又耐热,对环境适应性强。 【阴虚质】:常见瘦小或瘦长体形,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肤色苍或赤;眼睛红丝较多,浑浊,目干涩,;唇红微干,口臭口疮;不耐夏热;便秘小便短黄,易早衰。饮食宜忌:不宜温燥辛辣香浓食品,如辣椒、花椒、生姜、不宜经常用炸、煎、炒、烤等;宜食酸、寒凉清润食物。 【阳虚质】:胖瘦之人均可见,中年常发胖;面色白不华,口唇色淡,肢体不温,背膝畏寒,大便偏溏,夜尿多,小便清长、舌淡而胖嫩,苔白水滑,脉沉细。不喜运动。不宜多食生冷、苦寒、粘腻的食物,宜食温热、甘缓的食物,如荔枝、龙眼、榴莲、大枣等。

冬季进食温补的羊肉、童子鸡、虾、鹿茸、紫河车。

【气虚质】:肥瘦均见,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口唇淡;稍活动则汗出,寒热耐受力差,易于感冒,易皮肤过敏。养生宜补脾健脾。宜食平和而偏温的食物。如大枣、葡萄干、苹果、龙眼肉、橙子、白扁豆.

【痰湿质】肥胖者多见,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肤色白滑;口干而不喜饮水,口中经常粘腻,喜食肥甘厚味香浓,经常胸闷或腹部胀满;经常神昏、头重,反应慢,嗜睡,打鼾。长期营养过剩,超过脾胃运化能力,运化不利难成精微质,则成痰湿。常用空调使体内湿热无法宣散,易成痰湿质。不宜多食水果及油腻、肥甘、滋补、酸性、收涩以及寒凉、苦寒的食物。宜食清淡、稍偏温燥或有去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扁豆等。

【湿热质】肤色偏黄,口苦口臭,面色黄暗,唇红,龈齿发黄,鼻头红赤;皮肤油腻、多痤疮、不耐热,喜食肥甘油腻之品;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烟、饮酒、熬夜、滋补不当、长期情绪压抑易成湿热。养生原则:疏肝利胆,健脾利湿,通腑泄热少食性热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宜食清淡去湿食物。宜食绿豆、冬瓜、兔肉、鸭肉等。 【瘀血质】面色晦暗,易生色斑、黑眼圈,口唇色暗,皮肤干燥,瘙痒;时有疼痛(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舌质瘀暗;脉涩。兼夹体质:阳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养生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

瘀。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洋葱、桂皮、生姜、木耳螃蟹、海参。

【气郁质】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特禀质】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 易疲倦、怠惰无力、便秘(肠道蠕动无力)、大便溏次数多(脾虚运化不利)、易长色斑、慢性盆腔炎,可分为肺气虚、脾气虚。 【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灼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肝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

【血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a4e34859eef8c75ebfb3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