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中的性及两性隐喻研究

2023-05-13 13:0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中的性及两性隐喻研究》,欢迎阅读!
隐喻,中国,两性,话语,古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中的性及两性隐喻研究

作者:高世华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3年第07

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主要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服务,正统文学和儒家学派为主的文学据古代文学的主导地位。虽然灭人欲思想是统治者对群众的思想进行统治的手段,然而在民间文学中,不同时期的两性文学以及两性隐喻文学仍然在发展中。 中国古代文学 两性隐喻 古代女性 社会地位

人类社会存在的阶段起,性即存在。我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对性及两性的看法也在不断地变化中。从我国古代的话语中的性及两性隐喻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以及时代特点进行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以及话语呈现出含蓄的特征,虚实相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特有精神,隐喻形式即突破语言文字的限制,将思维进行扩展和释放。 一、中国古代经典性隐喻文学作品

人类的继承主要依靠生殖进行。因此,在我国的远古时代,性文化特征较发达。根据两性隐喻的根源对性文学隐喻进行划分,主要有三类,即自然事物的两性隐喻,日常生活事物的隐喻,典故引起的两性隐喻。 1.自然事物的两性隐喻

早起的人类与自然关系较紧密,人在自然中形成了最初的意识和看法,关于性的意象也是在早期人类对生殖崇拜所引起,经过一段发展之后进入文学领域。这一阶段话语中的性通常是隐喻在自然界的事物中。从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乾坤为阴阳,古代将天比地的说法中可以看出天地之间的高低贵贱即两性之间的关系中,男女不平等现象已经存在。其中八卦与《周易》作为较为成熟的性隐喻作品对于两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在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经过发展演变而产生的。人类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和思考,对自我身体内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冲动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对两性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国古代的色情文学都将云雨为男女性交时的象征。在古代的文本中云雨被广泛的使用,最初是在文人学者之间普遍流传,后来在通俗文学及下层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再到后来文本中的云雨已经不被作为淫秽之事,而是作为神圣的仪式而存在,从云雨还引申出农耕文化。由此可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其中,我国古代文学关于两性隐喻的词语还有很多,诸如风月、龙凤、鱼鸟、藤缠树、花等。 2.日常生活事物的隐喻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性的隐喻的词语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地提高,主流文学与非主流文学对于性隐喻都更转向常用事物来对两性关系进行隐喻,然而二者在语言描述和侧重面均出现极大地分歧。战争成为性交的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词,如吴营”“花阵等。《金瓶梅》第三十七回的描述就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琵琶别抱”“等在古代色情文学与图画创作中都有所体现。唐伯虎擅长画春图,就以仕女吹箫作为题材。而后来的琵琶别抱、吹箫等在文学中的隐喻都起到了美化文本内容的作用。发展到清朝的时候,茶壶茶杯也被作为两性隐喻的象征使用,二者茶具的形状与男女生殖器的形状相似,且一壶对茶杯的组合符合了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因此被使用。衣服、墙上泥也被广泛用于女性比喻中,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两性关系中的不平等,女性的地位被放的越来越低。

3.典故引起的两性隐喻

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长,文化底蕴较为浓厚,在这种背景下,典故被广泛的运用在两性隐喻中。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为两性话题提供了好的素材与隐喻。中国古代的婚俗是男女结合时,双方各取长发相结作为爱情永恒的誓言,新婚燕尔”“秦晋之好等都根植于我国古代的文化语言和思维中。龙阳”“断袖作为中国古代男性同性恋的隐喻,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及广泛流传,据传董贤在与汉哀帝共寝时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为了不打扰他休息,汉哀帝短袖而起。然而在古代民间,断袖被世人不齿,同性恋典故主要是由上层帝王引起,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性道德领域的空白主要时在上层权利机构。敦伦作为周公之礼的代称,被用来隐喻性交。西周期间,婚俗较为混乱。周公制定了礼仪规定,并亲自与妻子做示范,然而在最后一节,周公妻子拒绝演示,周公即采用葫芦进行讲解。后来,敦伦也就作为夫妻房事的代词,葫芦在婚礼中也被广泛使用。河东狮吼在两性隐喻中也被使用,主要是作为惧内的一种特殊隐喻而存在。

二、性隐喻的心理反应

作为人类的自然本性,古代话语与文本中对性的表达式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研究意义。中国的性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在文明时代的到了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性文化也不断的处于发展中,关于性文化的研究和争论不断地出现,其中,无欲论、节欲论和纵欲论只主要的三种观念,然而无论是那种观点,最终都是认为人类的性行为是自然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神圣的行为。这三种观念的文本描述最终都成为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性观念,以后的性文化无论怎么演变,都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两性隐喻中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中,女性作为被崇拜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一种平等的关系,而随后男性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出自我意识,导致了男女之间地位的转变,女性的地位大大降低,,这些由两性之间的隐喻和话语中均可看出。父权社会的确立,女性地位更加的卑微,男性作为社会的中心被推崇,男性在社会中成为了主导地位,这时候两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构成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中国古代女性一直处于这种被践踏的悲剧地位,对两性隐喻的研究可以看出男女之间地位的改变。 三、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代的两性文学的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是男女之间地位转变的重要反应,而无论是怎么的变化,女性一直是作为男性观赏的地位而存在。男性用语言将女性设置为各种形象,在后来的发展中对女性的排斥和贬低行为表达了男性在社会中统治欲望。然而,无论哪一时期的性隐喻文化都体现出我国古代朴素的和谐观。 参考文献:

[1]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李敖.中国性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5.

[3]罗宏梅.非正统的主流文学——兼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总体特征[J].文学评论,201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74cbc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