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现状分析及建议-张晴

2022-12-22 12:4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现状分析及建议-张晴》,欢迎阅读!
沃尔沃,吉利,并购,现状,建议

并购后现状

面对的困难

1沃尔沃与吉利未来发展的分歧

沃尔沃到底是应该继续保持其安全、牢固和低调的瑞典传统还是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走奢华“金光闪闪”的路线。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的沃尔沃概念双门轿跑车预示着中国的高管希望摆脱沃尔沃以往朴素的形象、欲将沃尔沃打造成如宝马、奔驰和奥迪一样的豪华品牌以促进销售数据的野心。

据知情人透露,李书福认为中国这个在去年售出了逾120万辆豪车的市场才是沃尔沃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至2020年,他希望能够将沃尔沃的全球销售额翻番,提升至80万辆。目前,沃尔沃从1月至8月的销售额已经增长了40%,售出37,661辆车。

为了达到该目标,李书福希望沃尔沃能够生产出一款大的豪华私家车以迎合中国“新富”们的口味。因为这些“新富”们往往希望通过一款豪车,如奥迪A8或宝马7系,来彰显其社会地位。

然而,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沃尔沃经理们的支持。沃尔沃首席执行官Hakan Samuelsson认为,放弃沃尔沃几十年来耕耘出来的安全可靠的斯堪的纳维亚形象,而转型为类似德国豪车制造商的形象是极大的冒险。Hak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炫耀从来不是沃尔沃品牌的一部分。我们就是搭载四缸或六缸发动机的朴实车,从不会与那些搭载V12V8发动机的车争抢客户。

沃尔沃的管理层认为如果要刻意去与宝马7系或奔驰S级竞争,无疑是很高成本的投资,沃尔沃也缺乏规模作出快速的投资回报,这一举措可以说是毫无经济意义的。但是面对李书福的要求,沃尔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妥协。知情人透露,沃尔沃正在打造S80 的“中国版本”

“我们已经告诉过李董事长,我们应该远离豪华旗舰车型,它的发展将会是一段过长的旅行,想要获得快速回报的希望十分渺茫。沃尔沃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在我们能够有所作为,能够脱颖而出的领域进行投资。

虽然李书福表示,他支持沃尔沃保持传统,如沃尔沃的概念跑车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沃尔沃P1800上寻求的设计灵感。但他似乎还是试图说服Samuelsson去开发一款大型豪车与奥迪A8竞争。也许,李书福觉得,参与到超豪华车单元的竞争能够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他十分重视中国豪车市场的发展潜力。

Samuelsson和他的首席产品战略主管Lex Kerssemakers坚持沃尔沃不能改变其固有的风格,因为中国的客户很多变的,很有可能再不久之后他们不再寻求豪车去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喜好的改变在其他很多国家已经得到过印证。

在是否发展豪华私家车的事情上,李书福尽管一再劝说,似乎还是没能成功。沃尔沃高管认为,中国那些喜欢炫富的群体并没有好的品味。往往是那些土豪或山西煤老板才会选择奔驰。沃尔沃的受众群体与奔驰、奥迪和宝马并不同。

2、收购目标是否能达成

在被收购之后,沃尔沃提出了系列发展计划,甚至计划到2015年之前为新的工厂、车型以及技术投入约80亿欧元。但据内部消息称,在从福特手中接手沃尔沃之后,迄今为止吉利未向沃尔沃投入一分钱。沃尔沃“独立”发展的结果是导致财政赤字。为此,在沃尔沃总部已经开始了一个涉及数百万欧元的节约计划,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也不得不暂时中止。


对于沃尔沃来说,吉利的收购并未给其带来预想中的改变。

而吉利收购沃尔沃,其目的在于学习共享沃尔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品牌水平。不过在德国媒体看来,通过合资企业学习西方技术这条路已经失败,目前西方汽车厂商已经内生出防御机制。JSC汽车咨询公司专家希伯特看来,中国厂商靠收购是无法获得先进的技术。因为中国厂商在研发上的投入只有约2%,为国际水平的一半。西方公司更愿意花大价钱雇佣才华出众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此外,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另一目的在于以此为跳板,进入利润丰厚的北美和欧洲市场。在福特出售沃尔沃之时,沃尔沃自身已经陷于困境之中,亏损严重。而目前沃尔沃在欧洲乃至瑞典的举步维艰,更是堵住了吉利的进军之路。

3、财务风险

沃尔沃大庆整车基地、张家口发动机工厂、上海研发中心、沃尔沃成都工厂,上述四个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已超过了135亿元,而吉利集团承担的资金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文件,沃尔沃共获批包括了整车、发动机、研发中心三大项目。沃尔沃整车项目建设地点为黑龙江省大庆市,项目产品为沃尔沃品牌系列轿车和运动型乘用车、吉利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建设规模为年产8万辆;发动机项目建设地点为河北省张家口市,项目产品为沃尔沃开发的1.3升、2.0升和2.5升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建设规模为年32.5万台;研发中心建设地点为上海市嘉定区。

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整车、发动机和研发中心项目中,吉利集团与其控制的上海吉利兆圆的股份达到了70%,而被视为“外资企业”的沃尔沃只占30%。对于这种结构,西南证券(8.48, -0.62, -6.81%)分析师刘峰表示,根据出资额和股份构成,吉利集团会承担沃尔沃中国项目的主要资金投入。

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按照股份制公司“按股融资、按股分权”的原则,吉利集团及由其控制的上海吉利兆圆在沃尔沃大庆工厂、张家口发动机工厂、上海研发中心项目持有70%的股份情况下,也承担相同比例的资金投入,即吉利集团和上海吉利兆圆在上述三个项目上的前期投资资金已达65亿元。此外,沃尔沃成都工厂是由吉利旗下的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所以吉利集团还要再承担成都工厂一期建设的全部40.28亿元投入。

对此判断,也得到了吉利集团相关人士的默认。因此在沃尔沃大庆整车基地、张家口发动机工厂、上海研发中心、沃尔沃成都工厂四个项目上,吉利集团(包括其控制的上海吉利兆圆)承担的资金就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对于吉利集团承担大部分资金投入,沃尔沃中国区高层表示,沃尔沃其实也属于吉利集团,谁出钱并不重要。

然而,谁出钱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实上,由吉利集团来承担沃尔沃中国项目的资金投入,能够让经历了波折的沃尔沃休养生息。据了解,2011年初,沃尔沃曾经发布1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其中一半以上的资金投入到SPA平台的开发。大量研发费用的投入,再加上欧美市场的不景气,让沃尔沃在2012年陷入了亏损。数据显示,2012年,该公司共亏损4.8亿瑞典克朗(约合4.59亿元人民币)。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沃尔沃在2013上半年业绩为亏损5.7亿瑞典克朗(约合5.45亿元人民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沃尔沃在华新的投资重任或许只能由母公司吉利集团扛下来。除此之外,日前吉利集团还在瑞典哥德堡出资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整合旗下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沃尔沃汽车的研发投入压力。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面临对沃尔沃在华项目上百亿元的投资,吉利集团也将感受到巨大压力。公开资料显示,吉利集团2012年持有的货币资金已经从2011年的204亿元下降166亿元,负债总额却从2011年的789亿元上升到834亿元,负债率2011年为74.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46a251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