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李商隐全诗鉴赏

2023-01-09 16: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蝉》李商隐全诗鉴赏》,欢迎阅读!
李商隐,全诗,鉴赏

《蝉》李商隐全诗鉴赏

《蝉》李商隐全诗鉴赏

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李商隐写出了蝉这首经典的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蝉》李商隐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本以⑴高难饱⑵,徒劳恨费声⑶。 五更⑷疏欲断⑸,一树碧⑹无情。 薄宦⑺梗犹泛⑻,故园⑼芜已平⑽。 烦君⑾最相警⑿,我亦⒀举家清⒁。 【注释】

⑴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

⑵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⑶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⑷五更(gēng):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⑸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⑹碧:绿。 ⑺薄宦:官职卑微。

⑻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⑼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⑽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⑾君:指蝉。 ⑿警:提醒。 ⒀亦:也。

⒁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白话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像你高洁不佞。 【创作背景】

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赏析】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蝉》就是这样。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 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进一步地描摹了蝉的鸣声。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体现了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8b3b13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