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策略

2023-02-07 23:2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策略》,欢迎阅读!
职业选择,策略,大学生,当代,存在

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大学生

职业选择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日益凸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选择是指一个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工的各种行业中,经过各方面相关因素的权衡,决定进入一个部门,占有其中一个工作岗位的过程。职业选择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问题,深入思考其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观、择业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以及在职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观、择业价值观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择业观是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择业观对人们的求职、业、就业准备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周慧琴认为大学生择业观落后于形势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单纯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突出自我。这种人在择业时,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把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作为首选因素或唯一因素,不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即使单位看中了他的一技之长,但如果不能满足他个人的需求,也不肯二是求舒服实惠,避艰苦风险。择业时首选考虑的是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等硬件是否舒适、现代化,待遇是否丰厚,把城市、机关、科研单位定为首选目标;三是择业期望值过高。由于过去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仍存留在一些人的意识里,所以择业时,往往追求到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一味向往党政机关、教学科研单位、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单位等,而对国家特别需要且需求量较大的乡镇企业、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却不屑一顾;四是以不正当的竞争,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大学生择业观的不同表现,导致了其在职业选


择过程中的障碍。[1]

择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个人的择业标准以及对具体职业的评价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发现,80年代初,中国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发挥个人特长有社会贡献作为首选标准;到了90年代,大学生把发挥个人特长丰厚的收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晋升发展的机会作为择业的标准。到了当下,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把高级职员作为理想中和现实中的首选职业,收入丰厚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作为择业时的主要标准。这表明,随着社会制度变革、转型社会利益结构重组、价值环境多元发展以及文化价值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表现出择业标准趋向现实化、择业主体意识自我化、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功用化、多元化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自身问题

首先,大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模糊不清。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职业的体会并不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今后要从事何种职业也说不清,所以仅根据大学生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来决定和影响其职业倾向,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自身没有合理定位,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很迷茫,不能科学的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他们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社会竞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大学生择业倾向现实化,突出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发展,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在择业时自我主体意识增强,强调个人兴趣的满足、专长的发挥,倾向于关心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更多地考虑个人发展空间、企业福利待遇、地理位置,而不愿意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缺乏社会责任感。最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ffb48f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