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2-10-22 01: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胡同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胡同,优质,文化

《胡同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胡同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诙谐、传神的京味儿语言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 2、立足文化发展的视角辩证审视作者对于胡同文化消逝的复杂情感。

3、结合生活体验为北京胡同的未来出谋划策,强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抒情散文,本节课将“审视作者对于胡同文化消逝的复杂情感”作为教学难点;作者汪曾祺用诙谐、传神的京味儿语言传递了胡同文化的多元内涵,这是理解作者复杂情感的重要抓手,因此本节课将“品味诙谐、传神的京味儿语言体会胡同文化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往往会忽略情感是如何表达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也就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层面;而且,学生体味情感往往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比如仅仅停留在“惆怅”的层面),不能辩证立体。因此,本课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文化发展的视角,辩证审视作者对于胡同文化消逝的复杂情感。传神、诙谐的京味儿语言是本文最有语文儿的东西,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孩子来说,品味这些语言还是有一定经验差距的。基于此,本课将“品味诙谐、传神的`京味儿语言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诙谐的京味儿语言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

立足文化发展的视角辩证审视作者对于胡同文化消逝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作者汪曾祺是南方人,但他的大半生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可以说北京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所熟知的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在胡同的角角落落里,在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乡情里。胡同文化孕育了汪曾祺,也孕育了汪曾祺的“胡同味儿”文笔。今天让我们走进《胡同文化》,感悟一番地地道道的胡同味儿。

我们先来交流北京胡同的解说词。 2、情感体验 1)感悟伤感与惆怅

老师用虔诚的心聆听了大家的解说词,对胡同的特点有了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这种方位正、命名俗、数量多、环境幽的胡同孕育了富有魅力的胡同文化。然而,在汪老的笔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既然胡同和胡同文化遭遇了这样的处境,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说出你的依据。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愫呢?你能否结合文章前半部分进行分析?

2)体会超然与洒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胡同造就了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的胡同文化,这种气氛温馨、融洽,给予作者浓浓的家园温情,作者虽未生于斯,但求食于斯,荣辱于斯,也将终老于斯,从这个意义上说,胡同和胡同文化已经成为作者的精神依托。面对她的消逝,怎能不惆怅?那作者只是一味的惆怅吗?你能否从后三段里读出作者的其他情感?说出你的依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47b216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