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2023-01-04 01:2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欢迎阅读!
素养,学科,基于,初中,策略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摘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本文以北洋金融街的变迁项目式学习为例,总结出围绕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恰当规划主题、贴切设置目标、科学整合内容、合理推进过程。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内容,不仅揭示了历史学科和历史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学实践的必然追求。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通过创设和生活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合作形式完成项目要求并达成最终学习目标的一种习得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个具体的项目主题,充分挖掘、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探究、合作、体验中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历史学习任务。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体会、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依据学科素养规划项目探究主题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学习设计系统中,确立探究主题是项目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走向深入的关键。基于发展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应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其一,所选主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实际问题,能将教科书上抽象的历史知识与尽可能真实的历史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起联系,从而愿意去探究、去合作、去参与、去学习。其二,主题的选择要明确指向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的目的和价值,紧密围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实现项目学习与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素养发展的有机整合,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或零散的任务点。其三,所选主题应具有探索性、开放度,有持续探讨的意义和价值。

二、依据学科素养确定项目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一线教师重新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重新构建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学习目标上的着力点、侧重点不是掌握事实性、结论性的知识和内容,而是强调理解和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这与历史与社会学科能力培养与素养熏陶的新课程理念相契合。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项目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需要,又要深刻领会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核心任务。在北洋金融街的变迁一项目式学习中,笔者正是在反复考量项目顺利开展和学生学科素养培育双重需要的基础上,酌定了具体的活动目标,并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将探究主题按时间顺序划分为 6 个子项目,将执教班级的全体学生纳入 6 个项目组予以实施。 三、依据学科素养建构项目式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媒介、


素材和信息,既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条件,也是培育和生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应该在顶层设计上努力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容的整合、重组与呈现,进行系统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主动性和探究兴趣,为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提供丰富的互动依托和拓展的空间。

四、依据学科素养实施项目学习过程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考量,意在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生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历史与社会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把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把学生置于项目实施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围绕所在项目组的具体研究主题,自行设定学习任务,自行制定行动计划,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主行动实施计划,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过程,通过驱动式项目的合作探究,来实现历史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北洋金融街的变迁这一项目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各项目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课题和各自的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制订主题探究计划,规划工作步骤和程序,合理分工搜集资料、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完成了任务。 五、反思

反思北洋金融街的变迁这一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笔者有了以下认识。

第一,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种项目参与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个体的被动

学习转向协同的能动学习,由表层学习转向深入学习。通过这种 + + 合或亲身实践式的学习,其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探索性的学

习不断深入。学生作为历史结论的发现者、综合者和陈述者,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科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养成。

第二,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完成从关注三维目标到立足核心素养的转变,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

发展本位的转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题规划得当、目标设置贴切、内容整科学、过程推进合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践的基本策略,也是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第三,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如下四个方面的作用:是综

合考虑学生知识技能背景、历史与社会学教育功能、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和项目顺利开展的需要,确定项目探究主题和活动目标;二是在项目推进中及时给予学生相关

调研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三是促进或帮助学生设定具体学习目标并提出驱动问题,制定项目探究计划并做好过程管理;四是要给学生展示学习成 果创造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反馈。

总之,项目式学习是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在教学中能够落实的有效途径。教学是门艺术,永无止境,初中历史与社会的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将会在探


索中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夏辉辉.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例谈对一节好的历史课的再思考[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2)

2]田红彩. 初中历史微课知识碎片化现象的应对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

3]胡佳怡.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J]. 今日教育2016(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a80e50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