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2023-03-06 11:2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构建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策略》,欢迎阅读!
生活化,语文课,构建,策略,小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构建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作者:刘佳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5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体现全面综合是新世纪里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的理念。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素质呢?语文综合素质就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想培养学生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学生并不了解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求知,全面了解了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深刻理解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二、结合生活 探究学习。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把真实感人的生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认识和体验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生活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理解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创设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看到了他们好奇的目光,渴求了解自己生活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迫切心情。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教学过程变苦为乐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课堂是一个社会群体,以其特别活跃的生命力展示人生智慧光彩的场所。这样一个特殊的人际环境,需要宽容与和谐。《尚书?群陈》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成功);有容,德乃大。”“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利,教师应当以宽容之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如:一位教师正在执教古诗《游园不值》的公开课,上课不久,一位迟到的学生的猛推教室门径自跑进来,全体学生和好多听课老师都看着这位冒失的孩子。执教老师愣了一下,但没有说什么,还是引领学生讲读诗句。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老师不经意地踱到那个迟到的学生身旁,用手轻轻地摸摸孩子的头,问学生:诗人外出访友,看到门关着,为什么要小扣,而不是重推呢?学生回答:小扣就是轻轻敲门,显得有礼貌。”“诗人知书识礼,行为文明,所以,即使在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情况下,也还是小扣。教师一面肯定了大家的分析,一面亲切地问那位迟到的孩子:现在,你懂得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含意了吗?这一问,使全堂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那位迟到者也红着脸,诚恳地点头。教师以宽容的心待人,巧妙地结合了诗句,精心点化,润物细无声,无疑更会使学生深悟教益。 四、运用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的快乐。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如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明白的方法,让他们做推销员,将自己家乡最出色的水果介绍给客户,看谁说得好。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柿子、琵琶、桃子、西瓜等水果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通过这样采用多种生活化方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既学得有味,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內在关联,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育与教学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18091e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