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022-05-03 06:2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欢迎阅读!
老龄化,标准,社会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一、人口老龄化含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标准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三、我国基本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1428日发布了以201011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见后附文),依据其趋势好坏(民族构成、地区分布和人口的流动的好坏较难确定),可概括为:

(一)、趋势向好的数据有:

1、人口增长趋缓。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2、总人口性别比下降。

3老龄化加速。(:老龄化与少子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将给家庭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4、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上升。这次人口普查,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

(二)、趋势向坏的数据有: 1少子化(:少子化与老龄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


;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2总和生育率极低。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

四、我国现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20152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7.16;自然增长率为5.2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511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五、社会影响

由于扶养老年人与扶养少年人所需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相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尽管中国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扶养人口总比例增加不多,但社会费用的支出仍将稳定地增长。医疗费用及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美国某些年的养老金开支超过国防费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中国1978年离退休职工支出为17.3亿元,1990年上升到388.9亿元,2003年已达到4088.6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1.3亿元。中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费用也曾高达GDP13%,稳定在5%左右。

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居高不下,各种类型精神疾病困扰着广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家庭联系松散,丧偶以后独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无助。中国则强调尊老爱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家庭和社区组织等部门在关爱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实的物质生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年人的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调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农村老人收入增长1.7倍。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城市75.6%和农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农村,86.1%的老年人认为比起过去在生产队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


明显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过去离退休职工"经济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现代生活设施从1992年的4种增加到2000年的8种,50%的城市老人有独立的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70多平方米。农村老人50%有两种现代化家庭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费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还很小,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他们的家庭财产也明显少于青壮年。国家统计局2002年对4000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60-70老年户家庭财产平均为16.2万元,70岁以上者15.7万元,比35-40岁青壮年户家庭财产43%

中国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随年龄增加而迅速加重。1993年和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费用0-4岁为817元,10-19岁增加到2244元,40-49岁为4577元,65岁以上则增加到5096元。可见,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退休职工医疗费用与在职职工相比约为31,有的国家甚至达到51。中国正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这些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视加强社区建设,使老年人在社区中得到方便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降低了医疗开支,这些都是有益的经验。从管理体制上,还可实行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一些地区试点,对大病治疗给予有力的支持。调查,贫困农民在脱贫后又返贫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灾害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将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总的概括,就是4: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养老保障的负担之重,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压力之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之大,养老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远,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0d4fe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