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

2022-07-13 08:0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 》,欢迎阅读!
挖掘,语文,元素,教材,生命

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

作者:唐余富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8



唐余富

内容摘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因为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教材 生命教育生死观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因为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任何一个生命从他在母体内开始孕育,经历了十月怀胎而后呱呱落地都历经了重重的磨难,可以说每一个降生到人世间的生命都是不平凡的。因而,我们要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释放出异样的光彩。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世界名著,自译介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影响了中国一代代年轻人成长的历程,可以被视为一本生活的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的补品,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尤其是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时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的一段文字,引人深思。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但我们要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命的意义》)这段话道出了一个人仅有的一次生命,在它的运行历程中应恪守的人生原则。

《三颗枸杞豆》(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通过一位取得“令人羡慕”成就的植物学家在回忆个人成长经历时,说他是受到他“三叔”的影响。三叔虚度一生,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让我翻然悔悟。这篇文章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人生旅程中,生命的意义,也是不论起步的早晚的。即使像赵普那样,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已届晚年依然“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终于成为北宋


政坛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赵普》)赵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就总能让生命的历程中释放出异样的光彩。

《紫藤萝瀑布》(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文就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还体现在对生活中的人生坎坷从不低头,积极去创造生命的价值。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生活中、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这样劝慰他们。在他们陷入困境难以自拔时,我们不妨让他们品味李白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乐观态度和范仲淹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的豁达胸襟。

生命的价值也不仅在于存在,更在于让生命释放出异样的光彩。文天祥在生死关头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坦然地面对死亡;当孟子面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也做出了明确的选择。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他人生命,珍惜他人生命。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花儿凭借春风的吹拂,勇敢地蜕去花苞的桎梏,让柔弱的花瓣展现出绚烂的色彩。学生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生命的力量中,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

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也包括热爱他人的生命。这在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我们从“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散步》)的思索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位中年人对生命的感触,体会到他们对担负在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酷冬的母亲”,在我的坚持下,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命的“顽强”。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喊,淋漓尽致地显现出他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你瞧:当我们读到“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的句子时,我们就会体会到到了生命的顽强,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夏》)


还有,安恩带着她心爱的奶牛到集市上来,不是来兜售做生意,不是来炫耀显本领,竟然只是为了让村庄里惟一的这头奶牛可以跟同类相聚一番,让它“散散心”。在这里,安恩早已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或者说相依为命),人物的淳朴性格以及对动物的慈爱之心在这句话里集中地体现出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和奶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安恩老太太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我还会回到你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三岁的际遇》)每当读着这样的语句,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感觉到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担子。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增强生命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建立起高尚的人文情怀;而且,这样的生命教育,反过来也能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内涵,使“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不再是“隔空喊话”,而是有了文本做依托。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二附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76d43b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